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民国初期美术社团宣南画社的传奇

2016年07月14日 08:33 | 作者:梁英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成立于1915年的“宣南画社”,是民国初期北京最早出现的美术社团之一。其建立时间早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研究会,为民国初期北京美术社团的创立开创了先河。

1934年宣南画社成员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合照。

1934年宣南画社成员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合照。

宣南画社社长余绍宋

宣南画社社长余绍宋

明清两朝,北京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各地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民间艺人、手工业者和赶考举子。这些人到北京,迫切需要用于接待同乡或举子的会馆,于是在明朝初期便形成了早期的会馆。清入关后实行内外分治、满汉分治,会馆只能在外城建立。宣武门外成为汉族官吏、文人士子、平民百姓和各省进京人士及赶考举子聚居的地方。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即“宣南文化”。

宣南文化是以士人文化、平民文化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清初到民国初年,古风盎然的书画雅集,依然为文人士子所崇尚。他们以书画为清高嗜好,又以书画交流为超凡脱俗的雅事。

“宣南画社”里的传统雅集

民国4年即1915年,余绍宋约喜好书画者十余人,集合于他在京的寓所、菜市口西边西砖胡同的处州会馆,切磋书画、谈艺论文、不涉时事,社中无论职位高低,来不迎去不送。起初不定期,后来基本上一周一会,并轮流做主席。

时适逢汤涤先生来游北京,因汤涤的曾祖父汤贻汾诗书画文并臻绝品,琴棋剑萧诸艺无不精妙。司法部同仁尊汤涤为师。余绍宋自幼即研习书法,而画学则从此时起步。这一年他33岁,特请老友徐心庵治印一方,文曰:“年三十三始学画”。

画社所在地处于宣武门南,故称为“宣南画社”。又因画社成立于乙卯年,也称“乙卯画社”。早期参加的除余绍宋、汤涤之外,还有林志钧、胡子贤、蒲伯英、刘崧生、杨劲苏等,不久陈衡恪(陈师曾)、郁华、梁和钧、梁平甫(梁锦汉)、廖允端、余趣昌、萧俊贤、贺履之、汪溶、王云等人也来参加。画社活动历时十余年,其历时之久、参加的人数之多,在许多民间自发型、松散型的学术团体中是较少见的。

据了解,宣南画社活动主要是由汤涤、陈衡恪等人作画,学习者旁观,有时也由画师讲解作画方法。每次社集结束之前,都要定下题目,各人回家作画,等下次社集时各出所作,画师和学画者一起点评。其题材大多是古诗画意,如“红树青山好放船”“满城风雨近重阳”“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长江风送客,孤馆夜留人”等等,很像宋代画院的命题画的创作形式。

宣南画社成员之间,亦注重书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接近于传统雅集的性质。甲子四月八日“江亭雅集图”中记:抟沙先生宴,姚茫父、侯意园、罗复庵、梁平甫、黄自芳、饶伯兴、周印昆、张研农、何秋江、周养庵、萧谦中、王梦白于宣南陶然亭酒酣作画数帧,归来已夕阳西下,途次抟沙有诗云:

芦荻青青未作花,陶然亭上日初斜。

偷得园林半日好,回看烟尘几万家。

名流云集引领京派风潮

宣南画社是民国初期北京较早出现的美术团体,集中了众多南北知名书画家和爱好传统书画艺术的人士,首推宣南画社的倡导者文化名人余绍宋。

余绍宋191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民国元年任司法部参事,1921年3月任司法部次长。1927年任司法储才馆学长。其平生旨趣尽在金石书画、画学论著、方志编纂。为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其著作有《画法要录》《书画书录解题》《中国画学源流之概观》及《龙游县志》《重修浙江省通志稿》。

余绍宋书法涉猎范围很广,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都有,遒劲而不失秀丽,雄浑而不失飘逸。以书法闻名的康有为眼界很高,但对余的书法推崇备至,盛称余书法之美,谓之北方第一人。其绘画传承南宋宫廷文人山水画。善画梅、兰、竹、菊,更工墨竹,在京所作书画将近万件。其所作《梁格庄会葬图卷》用笔清晰、场面宏大。而山水轴《秋晚》上世纪20年代曾在莫斯科、柏林、巴黎展出,名震一时。“风雨雪月”四帧墨竹被日本天皇母亲重金收购。1925年其修成的《龙游县志》,梁启超为其作序“举凡旧志,皆不足与越园书校”。好友林志均对其评价“学与位具显,才与艺兼长”。

宣南画社中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汤涤。其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是民国期间北京画坛重要画家。山水学李流芳,峻爽流畅气韵清幽,又善梅、竹、兰、松,用笔古雅自成一体。其书法初工北碑,后攻汉隶,书法隶行并佳。平时作画极速,巨幅之作往往一气呵成。余绍宋一直以师礼对待汤涤。回忆与汤涤之谊云:先生近作意趣奔放妙合自然,一挥数纸不复更事临摹。余相从作画十有余年,知先生造诣最深。

此外,宣南画社中还有两位重量级人物:陈师曾和姚茫父。

陈师曾是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京弘文学院及高等师范。归国后任南通师范教员,后任教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1913年北上任教育部编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美专教授。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吸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键、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勒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1914年陈师曾改进传统文人画,首次将民众题材引入国画。所绘《北京风俗画》册页,共34图,其细心观察北平街头风俗人情,以宣南人物为素材,画册首页金城大师题“宣南风采”四个大字。此画册无论从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都无可估量。

1919年已负盛名的陈师曾造访蜗居法源寺的画坛大师齐白石,劝其自创风格,不必求俗媚世。齐白石欣而受之,变通画法,始创红花墨叶一派。

1922年在东京中日联合绘展中,陈师曾特带了白石先生几幅山水,且逢人说项,从此齐白石名声大震,使其跻身于一流画家之列。其出版著作有《中国文人画研究》《中国绘画史》。

姚茫父为光绪年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北平女师讲师、美专学校校长,桃李满京华。他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享誉文坛画坛。

他与陈师曾两人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被时人并称“姚陈”,为民国初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曾评说:“北京书画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之年代。”其在梨园界结交不少名人,如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等均尊其为师。

宣南画社中成员多为政府官员及社会名流且个人修养颇高,属于学者型文人画,在画坛史中独树一帜。除上述四人之外还有众多有名望的画家:萧俊贤、郁华、贺履之、汪溶、王梦白等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的祖父梁锦汉也是宣南画社中一名成员。他早年留学日本,东京警监学校毕业。回国任京师第二监狱典狱长、司法部秘书长,朝阳大学、司法储才馆教授。擅工画、书法精草隶,善篆刻宗法秦汉,且凑刀挺键雄浑。其擅画山水、花卉,尤为喜好荷花。书法以隶书为主。梁锦汉曾在美专学校讲授绘画技法,常与同仁共同作画且与社长余绍宋关系甚密。

1927年北伐战争之后,民国将首都迁至南京,余绍宋先生也离开北京,画社活动始渐停止。

宣南画社作为民国初年在北京成立较早的画社,其意义非常深远,一方面,宣南画社以团体形式集中一批流寓北京的著名画家,将分散的书画力量集结起来,形成专业圈子,在国画深受西方文化冲击之时,促进了中国传统画的发展。文/梁英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宣南画社 北京美术社团 宣南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