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通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最后一公里”

广东省政协视察基本公共文化建设记事

2016年07月25日 09:45 | 作者:林仪 揭春雁 古流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广州往北走,就是珠三角的后花园———广东清远市。6月29日至7月1日,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林木声率队的省政协视察团来到这里开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专题视察。清远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的探索赢得委员们的赞许,他们建议要继续做好政府、社会、群众三篇文章,通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最后一公里”。

改变观念,均等化不是平均化

“自从有了文化站后,我们排练舒服多了。”在清远英德市横石塘镇文化站,舞狮队队员笑着说,村子离文化站只需几分钟的路程,农闲时,村民都爱到文化站活动活动。

除了舞狮队,这里还有棋牌室、游乐池、阅览室。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广东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

从2011年起,广东省财政共投入9亿元,扶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据清远市副市长陈建华介绍,清远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目前,清远市文化三馆(站)达标率95%,超额完成了省里规定的2016年80%的文化馆(站)达标率不低于80%的要求。

“基层文化设施在建设时,应该融入当地的艺术文化风格,承载当地文化遗产信息。”廖曙辉委员认为。龙建平委员则提出,不能“为指标而指标,为建设而建设”。

对此,省政协委员、清远市政协主席梁志强表示赞同,他表示,“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市、县、镇、村各自的定位要进一步理顺。

“所谓均等化,关键要补短板,而短板在于农村。”省政协常委姚恒尹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镇一级的文化站建设上,以镇的文化站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向村辐射延伸,带动村的文化服务。

林木声表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镇的文化站三个作用:区域文化阵地的依托作用,活动带动引领的作用,各村基本文化人才的培训作用。“把镇一级做扎实,上下就能形成联动。”

用好志愿者和民间能人这支力量

横石塘镇文化站共3层,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但只有5位工作人员,其余人员都是志愿者。“活跃文化站工作需要策划执行方面的人才。”文化站站长张监硕希望能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清远市其他乡镇的文化站。

对此,委员们认为,应呼吁解决文化馆人员编制问题,同时,要用好志愿者的力量。

文化站除了要有好的管理人才,更要有文艺人才。在连江口镇文化站视察时,视察团遇到了当地的“名角”———吴小毛。在他的组织下,连江口镇浈阳曲艺社成了远近闻名的民间社团。“我们要把民间的文艺积极分子组织起来。他们既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者,又是分享者。”廖曙辉委员感慨道。

“均等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考虑可持续性。”林木声认为要从三方面着手:阵地、人才以及活动。他提出,政府要通过社会化的手段培养基层文化人才和志愿者,用好民间志愿者和民间能人这支力量。

讲好老百姓的故事,首先要接地气

“关键是贴近群众,在镇和村一级的文化活动一定要让群众喜闻乐见。”视察结束后,视察团召开了座谈会,委员们关注最多的是文化传承问题。

钟晓毅委员提出,要讲好老百姓的故事,首先要接地气。“清远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文学、诗歌、字画等方面的创作居于广东前列,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大有可为。”倪根金委员建议,加强地方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提高知名度,把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林木声指出,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在基层,文化活动更要体现群众参与性,体现地方特色,有观赏性和观摩性。有了这三条,老百姓才喜欢才会踊跃参与。”

编辑:薛鑫

关键词:广东省政协 基本公共文化建设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林木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