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民政部官员认为河北局部受灾严重主客观原因并存

2016年07月27日 14:25
分享到: 

□调查

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什么近半仍出现内涝

据新华社电今年5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出现内涝,其中包括济南、武汉、镇江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近期出现内涝的城市至少有14个。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什么试点城市仍出现内涝?

小规模“海绵”难解整体城市内涝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表示,这恰好说明当前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性。试点城市出现内涝,一是因为试点启动时间有限,首批16个城市去年4月才确定,第二批14个今年4月确定,大部分项目还在建设中。另外,海绵城市是个系统工程,小规模的海绵城市建成区无法解决整体城市的内涝问题。

已建成社区“海绵化”改造难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地方海绵城市建设在整体进程、规划指标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已建成社区改造难。一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负责人坦言,改造施工中会遇到各种矛盾,比如新增下凹式绿地,可能导致停车位减少;房顶绿化,面临违章建筑拆除问题,“实现规划目标的难度非常大”。

建设标准不明晰。尽管住建部2014年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但由于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与方式差异较大,只能靠试点城市自身“摸着石头过河”。

政府部门配套不同步。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城建、水务、园林等部门充分协调“齐步走”。当前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改造既有小区;另一方面大批传统路面硬化的新小区不断建成,不仅导致重复投资浪费,而且极易出现改造速度永远赶不上城区扩张的尴尬。

财政补助有限亟须吸引社会资本

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中央财政给予各试点城市每年4亿至6亿元专项资金补助。相对巨额投入,这显然难以支撑,各地也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

然而,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仍选择观望,缺乏稳定收益回报,是其中的最大难题。一个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负责人介绍,一般海绵城市项目属于公益项目,后期运营维护支出较大。“我们曾尝试将改造后的停车位作为投资收益回报,但测算结果显示,一个投入12亿元的项目,相关停车位收费10年的整体收益才120万元,收益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编辑:玄燕凤

01 02 03

关键词:河北局部受灾严重 民政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