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承包地“变现”记:进城农民“退地”观察

2016年08月05日 10:55 | 作者:李松 |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到: 

地票唤醒沉睡的宅基地

——进城农民“退地”观察(下)

如今在重庆,农民退出宅基地已有相对完善的制度通道,即依托“地票”交易方式,农民平均每亩宅基地能获得10万元以上的收益,成为进城安家落户的重要资本。

“以前是死资产,如今价值14万元/亩。”

重庆江津区永兴镇农民周思强将自家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获得收益,随后在镇上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以前我家农房已有了40多年,四面透风,土墙裂开得有碗口那么大,都成危房了,真没想到还值9万块钱。”

宅基地之所以能复垦“变现”,得益于地票设计。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2008年底重庆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根据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规定,引导农民对废弃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即“地票”,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原理进行交易,收益扣除复垦成本,剩余的85%直补给农民,15%归集体。

“复垦宅基地,搞地票交易,最初动议还来自于群众主动要求。”涪陵区洪湖村党支部书记郭中礼说,“农民愿意把宅基地复垦,原因也不复杂。村里700多套农房中,完全坍塌的有40多套;多年无人居住的、已成为危旧房的有200多套。不少农民觉得,农房没法进入市场、无法交易,与其长期闲置、破损不堪,不如复垦‘变现’,还能获得一笔可观收益。”

“宅基地复垦,地票交易,既是经济事务,农民利益要保障,经济诉求要尊重;同时也是群众工作,要让农民自愿参与、自主决定,在市场中公平获得土地财富。”在涪陵区国土局干部杨斌看来,衡量农村土地政策创新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农民满不满意、能否受益,一定要让群众自愿、不搞强迫命令。

洪湖村村民谭明清一家经济状况一般,全家5口人只有4亩地,一年打工、干农活收入总共只有2万多元。村民大会之后,谭明清是村里申请宅基地复垦的第一批村民。“通过地票交易,按照宅基地14万元/亩的交易价格,我家0.6亩地,能得到8万多块钱,再加上政府危房改造补助,我在农民新居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生活条件好多了。”

“地随人走”:自主选择是基础,利益激励是关键

目前,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决定了巨大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加上“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留下的空置宅基地缺乏流转再利用或退出机制,“人走地不动”。各种因素叠加导致农村“空心化”加剧,使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凸显。

在户籍改革过程中,重庆市曾经有测算,要使新市民完全融入城镇,人均需要配套约100平方米生活居住用地。对于整个用地市场供给而言,地票在一定程度上畅通了“地随人走”的机制,伴随农民大规模进城落户,其留在农村的宅基地得以重新复垦成为耕地,在当前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同时,依靠增减挂钩机制,城镇建设用地得以增加,满足了新增城市人口的用地需求。

在现阶段,进城农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主要原因还是补偿低于预期、在城市就业没有保障、买不起房等。半月谈记者曾在梁平、丰都不少村社采访了解到,只要退出机制合理、补偿标准较高、相关权益保障到位,相当部分进城农民有退出宅基地的意愿。

在不少专家看来,地票交易的建立,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提供了利益补偿机制。农民通过地票获取收益,同时在户籍改革政策扶持下,更有助于解决城镇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能更快地融入城镇生活。

在重庆,有了地票之后,农民退出宅基地的亩均收益稳定在14万元左右,符合农民的心理预期。据统计,重庆全家转户进城的农民中,通过地票方式退出宅基地的就达到1/4左右,而且还有一部分已经提出申请并在实施。

记者发现,重庆推动农民转户进城,并不强迫要求必须退出宅基地,是否退地、是否通过地票复垦宅基地都是农民的自主选择。在现阶段,地票交易对偏远农村进城农民吸引力更突出。在重庆城口、巫溪等贫困、偏远农村,农民房屋长期闲置、甚至废弃,有的已经丧失了居住功能,不少农民都主动提出将宅基地复垦,退出变现后,搬迁进城或到农民新村居住。而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近郊农村,或对于不少新建农房的农民而言,不少人认为未来宅基地升值潜力还很大,目前的“地票”交易尚未达到其经济预期,交易变现不“划算”,复垦宅基地意愿并不强烈。(半月谈记者 李松)


编辑:玄燕凤

01 02

关键词:承包地 进城农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