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空间

——访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

2016年09月21日 09:18 | 作者: 陈恒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在去年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曾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两周年时的建设情况。今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又有诸多进展。为总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的国际合作成果,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重要价值,记者特邀请张建平进行解读。

丰硕的国际合作成果

记者:如何看待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

张建平:成果可分为机制性合作和非机制性合作两个方面。

从机制性合作来看,上合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10+3机制、中国—中东欧16+1机制持续推进,特别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进展迅速,将来会重点支持“一带一路”的项目。所谓机制性,意味着已经建立了组织机构或峰会、论坛等机制,合作就变成了常规动作。尤其是涉及自由贸易协定(FTA)方面,三年来进展显著。我们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谈判;正在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到今年年底将要达成基本协议;另外,我们和格鲁吉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同盟在自由贸易协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进展。

从非机制性合作来看,就是我们讲的“五通”,进展也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政策沟通方面,我们通过双边、多边政策沟通,每年都有大量的领导人会面机会,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已经签署了3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在基建的互联互通方面,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进展很快,“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也很强烈。在货物畅通和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速、双向投资增速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的潜力正在被挖掘。

总体看,三年来“一带一路”方面的成果非常丰富,层次非常多样。

面向四个方向的开放格局

记者:从国内层面看,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意义?

张建平:“一带一路”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新一轮更加主动开放的重要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会看到中国的开放将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有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这些国家潜在性的机会是非常多的,通过这些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国制造业的能力、市场规模都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中国会用自己的品牌、技术、标准,来构筑新的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沿线国家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才能够更好地完成。

区域合作中的东方智慧

记者:从国际层面看,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全球经济的价值?

张建平:“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覆盖了欧亚大陆,延伸到了非洲和大洋洲。但它毕竟是区域层面的,并不能代表或取代全球经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全球经济的意义在于,通过改善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

“一带一路”与传统的合作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体现了东方智慧。“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差异性。西方国家在推进一体化的进程中,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标准过高,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其中;在欧盟和欧亚经济同盟的争夺中,乌克兰被撕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合作与西方区域一体化理念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无论是APEC还是TPP这种合作方式,其成员都是固定的,而且新成员加入必须通过谈判。相比之下,“一带一路”不需要谈判,也没有固定的成员,所以其合作空间的开放包容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

另外,在合作方式方面,“一带一路”并不单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条件搞一体化的当然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没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五通”的方式来推进。所以,如果说西方推进一体化的方式是西药方的话,那么“一带一路”就是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好。

纠正认识和操作层面的误区

记者:三年来“一带一路”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张建平:在认识层面,还有一些误区亟待纠正。第一,“一带一路”的正确英语表述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但现在“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这种表述仍在广泛使用,容易造成误解。必须强调的是,“一带一路”是中方的一个倡议,而不是中国一家的战略。此外,“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路、一条带,本质上是多条路、多条带,具有非常开放包容的合作空间。第二,要避免把“一带一路”定位为新的全球治理平台,这种错误在于把区域合作说成全球合作。“一带一路”是在遵守现有WTO规则框架、国际金融治理机制下推进的务实合作,并没有“另起炉灶”的意图。第三,把“一带一路”的目的表述为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寻求资源保障等说法,都是极端错误的。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有几点需要强调。第一,要对相关国家的风险进行动态跟踪和研究分析,把控风险,使双方合作更有成效。第二,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第三,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第四,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新的全球价值链建成绿色价值链。(记者 陈恒)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建平 开放包容 合作空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