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信仰的力量——外国军人眼中的长征

2016年10月20日 18:49 | 作者:张伟 陈方 杨定都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后来他转为飞机工程师。有一次,尼日利亚一架军机出现严重故障,负责维修的外国承包商开出天文数字的修理费,还说只有他们才能修好飞机。不信邪的欧古恩西纳和几个战友加班加点,排除所有故障,让外国承包商惊讶不已。

这件事让欧古恩西纳得出一个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决心”。

他还想着今后能有机会走一段长征路,爬几座险峰,体验红军当年的经历。“我们不应让长征精神消亡。这种坚忍不拔、不惧艰险的精神仍在延续,从未被放弃,”他说。

“长征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不畏牺牲,信念坚定,”行伍生涯已有22年的印度陆军上校阿尔温德·库马尔·潘迪这样理解。

潘迪来自军人家庭,在空军服役的父亲是他的偶像。潘迪还知道广为流传的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他说,这名老班长负责照看病员,工作尽心尽责,总是把食物分给下属吃,自己却饿着肚子。几个月后,老班长因饥饿而死。

“他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属下,确保他们能够完成长征,”潘迪说,长征中这类故事很多很多,这些人“诠释了伟大,诠释了长征精神”。

“对于所有军人而言,这种精神都极其可贵。即便在现代社会,它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关于牺牲和决心的精神。这种精神依然在中国闪耀。”潘迪说。

“长征精神是中国社会中的一股凝聚力”

约翰—阿内·瓦尔纳·弗里德里克·尼曼,德国海军中校,出身海军世家。祖父、父亲、儿子都曾在或正在海军服役。一家人难得聚到一起时,男人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海军,虽然女人们会有一些抱怨。

尼曼经常连续几个月都会在海上。“在海上的几个月里,我们得像长征中的战士那样,一直相互支持”。

尼曼说,长征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事件,时间跨度长,参与度广,而具体到一支部队、一个连队乃至一艘渡船上,就需要大家团结合作,互相支持,相信领导者并积极完成使命。

来到国防大学进修后,尼曼开始学中文,并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倪勇安”。

谈到长征精神,尼曼说,它就像中国社会的一股凝聚力,在中国人民身上,可以看到源于长征精神的奉献、信任以及相互支持等品质。

“长征精神依然活跃在中国和中国军队”

穆罕默德·坦维尔·皮拉查10岁的时候看到,一架战斗机低空飞行,几秒钟后又迅速攀升,飞向高空,速度和声音让人震撼。

当时,他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坐进战机驾驶舱。“这是一个漫长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刻苦、勇气、顽强和动力”。现在,他已经是巴基斯坦空军准将。

“这就像长征精神。我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果,不能奢望一蹴而就,”皮拉查说。

六、 七年级时,皮拉查在学校学习中国相关知识,也学习了中国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史。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后,他还在演习时与中国飞行员一起飞过。

“中国飞行员技术一流。人机合一相当完美。重要的不仅仅是飞机本身,坐在飞机里的人更为重要,”皮拉查说,他从中国空军飞行员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中国战斗机也许不是最先进的,但中国飞行员却能把飞机性能发挥到极致。

“这种精神就是80年前的长征精神。我感觉长征精神依然活跃在中国和中国军队。这种精神仍然存在”。

皮拉查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领导人正以远见卓识,把中国带入一个新时期。在他们的领导下,这种艰苦奋斗、不惧艰险的长征精神永存。(完)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外国军人眼中的长征 长征精神 长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