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长征历史经验的三个关键词

2016年11月01日 11:28 | 作者:王多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回顾历史,在于缅怀过去、面向未来。以现实为参照,以历史经验为借鉴,汲取长征宝贵的精神财富,驱动今日之前行,应是我们今天对于长征最好的纪念。长征历史经验中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值得反复体味。

一是倒逼。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长征是被逼出来的战略转移行为。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实施了战略空间挤压、铁桶式围堵。如果中央红军不转移,就只有被围、全歼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红军选择长征,可谓无奈之举。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完全是倒逼的结果。

倒逼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多。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经济、深化利益调整,以及提到改革的动力机制时,经常会用这个词。事实情况也是如此。虽然今天不是战争年代那种围堵式倒逼,但我们所遇到的难题、需要直面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使然,其需要克服的艰难程度一点也不比革命战争年代轻松。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改革就是退步,不前进就要失守。这种改革的压力感、紧迫性,与80年前的长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从国际环境上来看,我们确实也没有乐观的理由。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战略挤压也是有目共睹的。今天纪念长征,重要的是把当年的长征精神,用在我们的改革开放的事业上,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机制上,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上,我想倒逼两个字在今天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是突破。

光有倒逼,有时不一定有用。没有突破,即便倒逼,也只能落得个墙角负隅,陷入困兽犹斗或者羔羊待宰的地步。80年前的长征,虽然源于倒逼,但没有被逼死,而是在逼的过程中,找到了破解的路径和方法,实现了几个重要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突破,体现在遵义会议前后。我们党选择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道路,摆脱了外来力量的控制,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和希望。同时,长征在政治组织、军事路线上都实现了突破,组成了政治上新的领导集体,实现了军事上的灵活指挥,进而走向了不一样的天空。

今天改革开放的事业,也需要这种突破的意识和精神。我们常常说,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固化日益严重,利益博弈十分激烈。没有突破的意识,没有首创的精神,恐怕很难将事业推向深入。其中,思想的藩篱亟待突破。在这一点上,还真要学习当年的长征精神。要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政策为抓手,实现机体体制的突破,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现实困窘,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三是希望。

长征为什么能胜利?为什么3万人的共产党人火种能够留到陕北,继而红遍中华大地?这里有一个心理上的因素,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希望。现在的研究看来,长征并不完全是悲情式、苦难式的。长征中饱含着乐观的因子,蕴藏着希望的种子。很多踏上长征的前辈,他们心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坚守着希望一路向前。虽然这条路的前方究竟是什么,他们有时也茫然,但他们始终相信党,跟着党走,对未来的预期更不是悲观的。

正是这种精神或心理动力,伴随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并最终走向成功。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从现有史料来看,这种结论是不准确、不完整,也不符合实际的。

我觉得,“希望”二字,或者说精神的力量,对于今天的国人、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尤为重要。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在倒逼的形势下,越要充满希望,树立破解难题的乐观主义精神。共产党人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吓死。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忠诚于信仰、乐观于情怀,永远是活下去、活得更好的一大法宝。

长征给我们今天党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理解,从严治党不全是纪律层面的要求,视野似可更加放宽。比如,面对倒逼,作为党员的我们是前进还是后退,是主动作为还是行政不作为,是勤政廉政还是懒政怠政;面对难题,是勇于突破还是束手无策,是善于应对还是碌碌无为,是解放思想还是思路僵化;面对前路,是充满希望还是怨怨自艾,是胸怀乐观还是悲观失望,是坚定前行还是意志脆弱……这些都在叩击每个党员的灵魂深处。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新长征中,我们能否像前辈那样,以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拼搏和出成果、出效率、出业绩的实干,作出属于我们的时代贡献,是对今天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考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长征 历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