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弘扬扎实调研之风

2016年12月12日 10:47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静脉注射式的蹲点调研,服务基层,拓展视野,实践锤炼,值得点赞!”

“新形势下要创新开展统战工作,务必深入一线,面对面了解实情,切不可闭门造车。”

本周微信公众号“统战新语”推出了两篇与“蹲点调研”有关的文章,收获了包括上述评论在内的留言。

蹲点调研,是一种沉得下去的调研方式。中央统战部原部长李维汉同志曾将调研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形式,而蹲点调研就是“静脉注射”,最深入也最扎实。

2015年以来,中央统战部把蹲点调研作为研究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手段,组织9个部门24名干部开展了13项调研。他们坚持“结果不预设、调研不走空”的原则,扎下身子,沉下心思,深入18个县(市),20个乡镇、社区(村),走访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66家,召开座谈会39场,访谈共计475人次,平均调研时间达两周,光整理调研日记、谈话记录就有近30万字。调研成果也是有见地、有分量的,有的作为议题列入了部长办公会议审议,有的为起草政策文件提供了依据。

扎实的调研能带来真知灼见,难怪大家对这种扎实调研之风点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贵在一个“实”字。调查研究是沉下去、摸实情、听群众讲真话,还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关系到能否获取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而关系到能否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不仅留下“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至理名言,而且带头深入一线搞调查研究,并亲手写就了大量不朽的调查报告。仅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调查。对于一些重大的深层次问题,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他都尽量采取详尽、系统的大规模调查方式。比如,他的《寻乌调查》,是在寻乌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基础上写就的。

刘少奇也留下了蹲点调研的佳话。1961年4月,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湖南宁乡、长沙农村进行了长达44天的蹲点调查。其间有33天吃住在农村生产队,获得了大量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为解决当时农村有关问题提供了直接依据。

民盟老一辈领导费孝通注重田野调查的治学和工作方式,也给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费孝通就是通过蹲点、体验等方式对老家江苏江村进行深入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江村经济》一书。仅是一个江村,费老就调查访问了26次,其中的24次调查访问都是在他已经71至92岁高龄之间进行的。

2015年9月,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在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超过四分之一的篇幅用在了“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不断提高全会的参政议政水平”部分。他围绕调查研究从选题、调查、研究、成果运用等角度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

调查研究也是民主党派搞好参政议政的重要方法。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深入实际,收集大量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找准事物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遵循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调查研究最大的成效是提出的建议能够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得到采纳,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收集第一手信息,开展扎实的调研,杜绝“浅尝辄止”,才能真正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原因理清,进而把对策提实,“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扎实的调研对以参政议政为“主业”“命脉”的民主党派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民主党派组织进行调研的方式多是举办座谈会、深入农村、工厂、企业、社区等一线,有时还要在几天时间内前往多处地方调研。这些调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一些有分量的意见建议。不过,蹲点调研的方式并不多见。回顾老一辈扎实的调研作风,也许能给当下的调研方式带来些许启示。

履行参政党职能,提升履职水平,是参政党不断自我要求和追求的目标。在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前进的征程中,提出对得起人民期待,对得起执政党信任的建议,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倡导扎实的调研之风,有助于参政党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编辑:韩静

关键词:调查研究 调查 蹲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