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人工圈养非最好方法 大熊猫圈养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2017年01月20日 14:07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肠道疾病属大熊猫的常见病

“花生”所发生的“严重肠扭转并导致大面积肠坏死”是什么症状?记者获悉,这种肠道疾病是大熊猫的常见病。

早在2010年7月,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一只3岁龄亚成体的雌性大熊猫,也突发急腹症,抢救12小时后宣告死亡。解剖发现为典型的小肠扭转及肠系膜扭转。这只熊猫从没有食欲、烦躁不安,到脑袋用力撞地、气喘吁吁,再到心跳微弱最终死亡,前后不到24小时。

当时的尸检报告显示,熊猫小肠距幽门约36厘米处的肠道以肠系膜基部为轴线旋转超过360度,扭转后的肠道和肠系膜缠绕在一起,同时肠管膨胀、壁薄;小肠、空肠段浆膜呈浅黑色,十二指肠内有深褐色黏液等。肝脏、肾脏、脾脏也有多处坏死和出血点。

动物专家表示,小肠扭转按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小肠扭转腹腔脏器正常,病因不明,可能与肠系膜较长而根部较窄、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如禁食后或空腹进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有关。继发性小肠扭转是由于腹部局部黏连、肿瘤,系膜或网膜病变、炎症、蛔虫、内疝等伴发病变或解剖结构变化所引起。对大熊猫来说,继发性小肠扭转的诱发因素较多,比如奔跑、跌跤、倒卧等体位的改变也会诱发疾病。专家表示,小肠扭转常在短期内即发生肠道坏死、出血、穿孔和内毒素中毒,一旦确诊应尽快动手术,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办法。

几年前,东北林业大学的学者们曾和成都动物园、福州熊猫研究中心一起做过研究,对76只大熊猫死因进行分析。野生环境条件下大熊猫营养不良、机体衰竭死亡对种群危害最严重,占死亡总数的42%以上,其次是消化系统病,占27%以上。对于圈养大熊猫来说,由于饲喂人工配制的精饲料含有很高的营养物质,一般不会营养缺乏。因病死亡的大熊猫,从年龄结构分析,以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不健全的亚成体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4%以上。

大熊猫主要以容易消化的动物性食物为食,其消化器官和消化酶至今仍保留着肉食性动物的特点,比如消化道短、无盲肠、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间短,且消化纤维素的酶和细菌微生物少等。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肠炎、胃肠出血、肠扭转、肠套叠、溶血性贫血衰竭、胰腺炎、蛔虫病等。

根据专家分析,亚成体大熊猫刚刚断乳离开母兽独自生活,从乳汁供养过渡到全部以野生动植物为食,其中,大量采食的是含粗纤维素很高的竹子。亚成体大熊猫消化器官及其消化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消化粗纤维素的能力很弱,大量采食竹子后,胃肠不但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对胃肠粘膜造成机械损伤,使大熊猫患上胃肠出血、胃肠溃疡等疾病,有的甚至会肠梗阻而亡。

编辑:梁霄

关键词:人工 圈养 最好 方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