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高额人情消费成农村恶俗 告别人情债啥办法靠谱?

2017年02月17日 09:08 | 作者:陈磊 | 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 

人情消费面前没有赢家

满月、百天、周岁、大寿等各种生日宴,初中、高中、大学等各种升学宴以及买房、购车等各种名目的“喜事”,随着生活成本增加而水涨船高的“人情消费”,让农村居民不堪重负。

桂华等人在湖北秭归的调查显示,农民家庭收入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人情支出,部分家庭甚至达到一半。

而据媒体报道,在巫溪县某村,2016年全村共办了100多场酒席,村民们一年送礼达到一两万元,多的甚至有四五万元。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多数村民外出务工。“为了人情,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己的养老保险金都送出去了”。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曾对青海农村居民“人情支出”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人情支出”年均增速高出人平年均纯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

在人情债面前,每个家庭都成了输家。

桂华解释说,人情本身是消费性的,表面上看,你来我往,似乎平衡。但实际上,每次人情活动都需要酒席开支,人情活动越是频繁,酒席开支就越多,最终农民的大量收入都因为操办酒席而被消耗。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那些收入少的人玩不起‘朋友圈’而退出社会活动,要么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而影响家庭发展。”桂华认为。

桂华认为,当下人情习俗之变,源于社会生活变化的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化加速人口流动,传统的乡村社会关系趋于解体,农民的日常交往范围扩大,“朋友圈”变了;二是就业机会增多,农民的收入变得多元,乡村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金钱物质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变大。如此,便发生了农民离开人情礼金很难谈感情的怪现象。

编辑:梁霄

关键词:高额 人情 消费 消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