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山西左权38岁男子花24年为烈士遗骨寻亲

2017年02月22日 11:21 | 作者:江山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寻找第一个烈士,赵亚飞就兜了好大一个圈子。看不懂民国时期的繁体字,他只好一个字一个字查字典。一开始没有电脑,他常常跑到邻居家上网查资料,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直到别人都不耐烦。有些史料藏在党史档案馆里,他兴致勃勃地前去,却因为没有单位开的公函,被拒之门外。

因为当地老百姓口音有误,朱杰民被叫成了“朱建民”,导致他在头十余年基本是一无所获,直到2009年才在一位当地党史专家的帮助下出现了转机。

而找到烈士原籍,再去原籍地找亲属,又得“广撒网”。一开始他在网上搜到一个当地电话,就拨过去,一天要打十几通。

然而对方一听是个山西农民,又说着“遗骨”“烈士”等莫名其妙的东西,“啪地一下挂了电话”。再打过去,对方很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我烦着的事情多着呢。再说我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去哪里知道抗日战争时期的人。”

7年前,朱杰民唯一的女儿、73岁的周传慧来到上口村,亲眼见到自己父亲的遗骨,对她而言,出生不到100天就离去的父亲,印象中“只是一张烈士证”。寻找半个多世纪,她终于能叫出一声“爸爸”。

24年里,他只愿意把这两次寻亲定义为“成功”,更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失败”的。

他曾经发现过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烈士的名字和原籍,但是遗骨却因修路损坏而找不到踪迹。某一次他发现了一位烈士的埋骨之地,并成功找到原籍给烈士老家捎去了信,却因为烈士没有直系后代,只见一个侄儿过来祭拜,走了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也有一些红二代,对他说自己年龄大了,国家也发了烈士证,不想再找了,并劝他“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慢慢地,他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农民,变成了一个对左权县历史如数家珍的“专家”,对于每位前来拜访的人,他总要带他们去麻田东部的十字岭走走,凭吊在此牺牲的左权将军,也要给他们讲讲自己的经历。

他爱看《大宋提刑官》,崇拜主人公宋慈。不仅因为自己和他一样,要从蛛丝马迹中还原真相,还因为“想干成一件事,确实很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冲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不喜欢看那些抗日战争片,总觉得里面“拍得太假”。

因为给烈士寻亲,他去过成都、北京、无锡,但是他依然觉得城里“太复杂”,不喜欢。都是水泥路,处处要排队,“连厕所都找不到”。遗骨送去四川成都做DNA鉴定回来,第一次坐飞机,他一上去就后悔了,“特别想下来”。

有时赵亚飞会垂头丧气地说,“我什么也不会,我没有技术,这也不是什么赚钱的技术”。可是他想了想又觉得,“我现在死了也不后悔了,这辈子我最起码做成两件大事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山西 男子 烈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