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人民日报调查3省6市121家企业创新情况:这6项政策不改不行了

2017年04月24日 07:32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准入政策门槛高

科技资源分配不平衡,“红顶中介”依然存在;审批流程较长、手续过于繁琐

■钢丝绳无损检测仪,只需更换配件就能测量不同规格的钢丝绳,但每换一个配件就要办个证,一共办了7个证

■一家生物公司研发出诊断试剂,但光等物价局批价格就等了3年,其间进不了医院销售

不少被调查企业反映,科技资源分配、科研项目申报、新产品审批等涉及准入方面的政策门槛仍然较高。

——科技资源分配不平衡,“红顶中介”依然存在。

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参与、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这样不仅能获得经费支持,还可以快速提升科研水平。“可一看最后入选的名单,还是以大学、科研院所居多,即使联合申报的项目,也是‘大学吃肉、企业喝汤’。”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首席运营官于文杰说,在科技资源分配上,企业获得支持的比例仍然偏低。

浙江力太科技公司的市场总监吴赞说,去年参加了工信部两个重点项目评选,这两个项目与企业的业务密切相关,企业又曾给150多个客户做过服务方案,在业内数一数二。“我们在省里评审时还是重点推荐的民营企业,但一到全国层面就落选了。”项目公示时吴赞发现,入选的大多是有国资背景的科研院所。

“一些政府部门似乎更信任大学、科研院所、央企,哪怕投错了也没关系;把项目分配给企业特别是民企就比较谨慎。”一些企业反映。

让企业更难以接受的,是“红顶中介”依然存在。

河南新天科技多年来一直在申报科技部的重大项目,却从来没成功过。去年,一家中介主动找到公司董事刘畅,表示通过他们来整理材料、申报,保证能评上,条件是要收取项目经费30%的“咨询费”。

调查中,许多企业都表示,申报过程中经常遇到“红顶中介”。“成都管这样的中介叫‘代理串串’。”四川某企业负责人说:“所有的项目都有指南,但仔细看这个指南,会发现该说的话只说了20%—30%。如果就按这些报材料,铁定评不上。只有向‘代理串串’咨询,把剩下的打听清楚,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材料。当然这些都是收费的。”

——创新产品的审批流程较长,手续过于繁琐。

“我们从国外引进的新产品——钢丝绳无损检测仪,只需更换下小配件,就能测量不同规格的钢丝绳,但每换一个配件,都要办一个证,最后一个产品办了7个证,折腾了两年才办齐,光检测费就花了20多万元。”河南百克特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雷说。

“等了3年的‘物价’终于要批下来了!”杭州优思达生物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林难掩激动。这家公司一直专注于研发诊断试剂,该试剂对于结核病等传染病诊断具有准确、高效、便捷的特点。3年前,胡林等主要研发者拿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时,长舒了一口气,但没想到这离走向市场竟还有漫长的路程!

“一直在等‘物价’,物价局不批价格,产品就进不了医保名单,不能进医院销售。”胡林说,“其实浙江还算快的,别的省物价部门还没消息。我们也理解物价部门,要批的价格多,但能否在管理上更精细化,或者试行临时物价、绿色通道,别让我们一等就是3年?”

专利保护政策力度弱

维权成本之高超出想象,还有一些人钻空子做“专利蟑螂”

■一场维权官司打了5年,为此企业家甚至专门去读了知识产权法学在职硕士

■有人专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再和企业打官司讹钱,但尚无法律能打击这种“专利蟑螂”

调查中,企业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力度较弱。

郑州春泉节能董事长杨东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发现自己研发的中央空调节能管理产品被仿冒后,杨东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没想到官司从2010年打到2015年,期间仅鉴定费、专家论证费、评审费等就花了100多万元。

维权成本之高超出杨东想象,过程之波折也超出了他的想象。“开始挺顺利,河南安阳知识产权局认定外地企业侵权,对方不服裁定并上诉到郑州中院,结果郑州中院认为原行政决定有效,对方又一直上诉到省高院,并同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申请。”

这时,让杨东目瞪口呆的判决结果出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第一次复审确定春泉节能专利有效,第二次复审程序后却得出无效的结论。而就在同一天,河南省高院也做出了裁决,维持郑州中院的判决。但由于侵权方先拿到复审委专利无效的决定并将其传真给省高院,杨东最终没拿到省高院的裁定书。

有股子倔劲的杨东又去了北京。这次,他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法院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再做决定。但此后杨东一直没等到复审委的回复,搁置了整整一年。直到2015年,侵权企业准备上市,主动要求和解,身心俱疲的杨东同意了。

“还不如官司一开始就输了,5年时间足够开发好几个新产品。”为了更好维权,杨东还专门去中国政法大学读了一个知识产权法学在职硕士。他认为,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设计上环节过多,行政和司法之间存在重叠交叉,原本是为了实现保护,但实际上却变成了相互“制衡”。

还有企业反映,我国专利法尚不健全,尤其对实用新型专利不作审查,基本上一申报就能评上,催生了一批“专利蟑螂”。

“这些‘专利蟑螂’专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再来和公司打官司。”杭州古北电子CEO刘宗儒说,有一家企业看到古北电子的产品后申请了一大堆实用新型专利,然后告古北电子侵权。“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讹钱’,找古北电子要几十万元的和解费,这连法院都清楚,但法律条文中没有一条能打击这种‘专利蟑螂’。”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3省6市121家企业 创新情况 6项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