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青岛西海岸新区:“深蓝”助力再添“增长极”

2017年04月28日 10:08 | 作者:陈小艳 代桂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7-04-28zx601_P_1_260_554_1116_1089


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海洋,“打造海洋强国”的战略也随之浮出水面。

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使命尤重。20多年的“海上山东”建设,在山东沿海地区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青岛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龙头城市,而西海岸新区无疑是这个龙头城市的“龙头”。

长282公里的海岸线、83平方公里的滩涂、42处岛屿,以及23处自然港湾,让青岛西海岸新区被赋予了“黄金岸线”的美誉,赢得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先机和土壤,成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2016年,新区完成海洋生产总值866亿元,增长21.3%,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0.2%,增速居国家级新区首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1/3。

■■黄金纬度上的海西湾

新区海西湾的名号已经越叫越响。

十几年前,很多选址在这里的大型企业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一番景象,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感慨当年做出了一个相当有战略眼光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选择新区海西湾这个地方建厂真的是选对了。青岛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海西湾不论是航道、外部环境,还是周边的配套能力,都是一流的。青岛的气候也特别适合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冬天很少下雪,夏天很少有台风,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宝坦言。

当年武船重工在这里建造生产基地时,员工们也有过同样的感慨:“这里的条件特别的好,我们还是来晚了。如果当年我们早点做出落户海西湾的决策的话,我们看到的绝不是现在的规模了。”

张锦宝向记者介绍:“2005年公司选择在这里建厂的时候,周边大型的企业只有一家北船重工,我们也只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一家工程公司。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覆盖中国各海域的浅、深水油气田工程,还辐射欧洲、澳洲、俄罗斯北极、东南亚、中东、西非、南美等国际市场,更是带动了当地1万多人就业,串联了近百家上下游的配套企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西湾集聚,打造了如今这个堪称世界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基地。海西湾所处的纬度,更被业界称作船厂选址的黄金纬度。

2016年年底,记者采访了可为“浮式生产储邮轮,岸上与离岸模块及海底结构”提供集“设计采购、建造及安装调试”于一体解决方案的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马国勇说:“我们看重了武船的地位,更看重了这里比较集中的产业集群。”

目前,海西湾已经形成了国内海工行业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聚集了10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工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从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

近年来,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修造船产业遇冷,但基于海西湾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在海工装备制造方面的转型升级,基地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完成产值306.7亿元。北船新承接了8艘40万吨矿砂船和一座俄罗斯大型浮船坞订单,中海油、中石油海洋工程和武船麦克德莫特等3家企业也都相继承接了亚马尔项目。

目前,新区船舶海工、航运物流和海洋渔业等海洋经济传统产业的发展态势趋于平稳。去年,海洋渔业完成水产品产值73.4亿元;航运物流产业领域,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05万标箱,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球第七位。

■■“蓝高新”产业风生水起

被新华社誉为“新五朵金花”之一“海洋之花”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盛开在西海岸新区。这家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企业,在海洋生物研发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如今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从一家海藻加工企业,成长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涉足海藻酸盐、功能糖醇、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化妆品、功能食品配料、海洋微生物肥料等多个产业,积极拥抱大健康产业,并建成了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独有偶。同样地处西海岸的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有着与之相似的发展路径。在17年的时间里,这家企业也实现了从工业级产品到食品级产品,再到海洋生物医药级产品的转型升级。该公司董事长吴仕鹏说,要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使海洋生物医药占到企业产品的60%,建成5个国外原料基地和两个海外工厂,将企业打造成为一家海洋生物医药的国际化企业。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向海洋生物产业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2000年前后,以生产白酒为主的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了向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这家品牌白酒企业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衣康酸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海洋微藻DHA、异麦芽酮糖、海洋微藻小球藻、叶酸研发生产基地。

2016年,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完成产值86.1亿元,增长16.6%。这一年,青岛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有效地推进海洋生物科研成果产业化;全国首个国家级“医用微生态制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选择落户在了新区的青岛东海药业。

就体量而言,86.1亿元的产值并不算大,但作为“蓝高新”的代表,海洋生物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更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隆起的蓝色海岸

2017年3月16日,总投资近150亿元10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西海岸新区。新引进的10个项目中,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项目就有两个。

兰石海洋工程钻采装备项目,主要生产海上及陆地石油勘探开采核心装备,可为新区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走向“深蓝”添加助力;联想控股海洋产业运营总部项目,拟在新区建设海洋产业运营总部,打造海洋信息技术中心、海产资源贸易中心和海鲜业务管理运营中心。

“海洋产业是联想控股现代农业和食品板块的又一战略选择。青岛西海岸新区得天独厚的海洋特色优势、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使命,特别是国内一流的政务和商务环境,让联想控股再一次选择了这里。”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说。

除了引进大量与海洋产业相关的项目,海洋特色园区也成为了新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新区规划拥有前湾保税港区、青岛开发区、海洋高新区等8个海洋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并先后获批建设了海洋生物等3个省级和海工装备制造等3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经济发展中心主任李义波向记者介绍:“目前新区基本形成了船舶海工、航运物流、海洋石化、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六个海洋产业为支柱,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滨海影视、蓝色金融等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新区“海洋经济规模力争达到1650亿元,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

这样的愿景,并不遥远。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海洋 产业 新区 青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