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垃圾分类现状:宣传不到位 多数人缺乏相关认知

2017年05月05日 18:23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

为了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记者联系了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专业保洁单位的垃圾分类事业部经理赵岩。

赵岩负责石景山多个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他经常到社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居民们将他的工作形容为“火柴”。

火柴,顾名思义,照到哪里哪里亮,但是照不到的地方依然不亮,缺乏持续性。

“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即便我们找再多的工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分拣,工人的工作完成得再怎么出色,也不能一直干下去,必须要从源头分类。不过,现在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需要更多宣传教育。”赵岩说。

赵岩从2014年就开始做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他感觉到,绝大多数居民甚至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对生活垃圾分类有兴趣。

“大家都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宣传的力度还应该加大,哪里有垃圾桶哪里就要有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赵岩说。

赵岩在北京很多地方都考察过,他注意到,固定垃圾桶的架子以及很多垃圾桶本身都写有垃圾分类的提示,但是居民关注度不够。

“很多居民都认为只是更换了垃圾桶而已。”赵岩说,“现在很多人呼吁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立法,强制要求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但是如果宣传教育不到位,生活垃圾分类的普及度不够,立法的时机就谈不上足够成熟。即便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不清楚、不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人来说,也不便于处罚。”

几年来,赵岩举办参与过很多次生活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按照宣讲活动的规模,他把宣讲活动分为三类:小型(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中型(人数在100人以上)、大型(人数在200人以上)。

赵岩认为,小型宣讲活动的效果最好,接地气。“通常在室内进行,结束之后还会有很多居民围着我们交流,还会提出建议。每一次小型活动至少有10%的人是特别关心生活垃圾分类的。”

“中型活动一般在小区内的花园、空地进行,有的居民就是路过顺便听听。人数虽然多,但是效果不如小型活动好。大型活动通常会有媒体参加,还会有相关的节目表演,交流少一些。相对而言,小型活动需要有室内场地,还要求可以播放PPT,会受到一定限制。”赵岩说。

积分模式吸引居民参与

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互联网也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北京市2017年城市管理工作会上传出消息:今年北京市将创新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模式,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试点垃圾分类“大小桶”,实行干湿分离,并加快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的“两网”融合,设置“回收小屋”整合垃圾分类桶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功能,杜绝混装混运。

北京环卫集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了“两网融合在社区垃圾分类推广中的实践与推广”,其重点是垃圾智慧分类模式。

“垃圾来源主要有三个,居民社区、办公区或商务区、学校。回收手段则包括固定设备设施、固定回收网点、上门回收人员。”这名工作人员说。

以社区分类回收模式为例,居民可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用户注册,领取具有身份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北京蓝 生态卡,建立生态账户。建立生态账户之后,居民在垃圾分类投放的同时还能进行积分兑换,可以兑换电商代金券、品牌商家折扣券、日用品等。

“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举办了超过500场的活动。”这名工作人员说,“每个月我们还会到小区进行现场分类积分兑换礼品活动,同时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为居民注册生态卡。”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垃圾 分类 现状 宣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