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手文化好牌小心别打坏了

2017年05月12日 14:41 | 作者:牛春梅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一手好牌小心别打坏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文化人物,于北京而言,老舍先生无疑是最到位的标志人物之一。因此,听到北京即将举办老舍国际戏剧节,心中还是有点小雀跃的。

在北京以老舍之名办戏剧节再合适不过,他所代表的北京文化都使人心生向往,更何况还有《茶馆》《龙须沟》等经典剧作背书,就连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北京曲剧也是由老舍先生命名的。

设立老舍国际戏剧节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作为老舍先生的“脑残粉”,真心希望这是一个能够长久办下去、越办越好的戏剧节,能够真正成为戏剧粉丝的节日。如主办方所表示,要办成英国爱丁堡艺术节那样世界知名的艺术节。

爱丁堡艺术节今年已经整整七十岁,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寿?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戏剧作品来华演出时都会标出曾入选爱丁堡的艺术节,这个节日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艺术质量的保证。可见,爱丁堡艺术节对内容把关严格,已经成为它的品牌。所以,办一个戏剧节光有好的名字和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内容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也许爱丁堡太远,说个近的。大家都知道“大导”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办得艰难,每年都在赔钱,每届都是在捉襟见肘的资金中勉强举办。前两年因为付不出场租干脆离开北京,只在天津举办。可是大家都知道,“林展”的戏好,即使在天津办,北京的粉丝也会坐着动车去追。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品牌影响力,“林展”才能在今年获得北京艺术基金的支持,扩大戏剧展规模并重返北京。

说到底,现在的北京不缺一个戏剧节,而是缺特色鲜明、有主张有坚持的戏剧节。其实,老舍国际戏剧节就在老舍先生身上做文章也是大有可为,如果首届戏剧节不仅只演出北京人艺的经典《茶馆》,还能够邀请到世界各国的导演都来导演《茶馆》,让老舍的作品真正国际化,是不是会更有意义?希望老舍先生对待艺术的严格要求,也能够成为戏剧节的标准,主办者千万别把戏剧节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老舍先生身上最著名的标签“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最接地气,写的都是底层普通人的生活。希望老舍国际戏剧节不要冠上了国际名头,就忘了普通人。一个好的艺术节不但要有好的内容,还要尽可能让更多人分享。比如,已经举办了七届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能够成为一个大众的节日,就是因为有水准很高的“北京展映”单元,让北京乃至全国的影迷都能看到精彩的影片。

戏剧相对小众,但能够把老舍先生推崇的这门艺术推广到更大范围,是不是更有意义?说个有点远的例子。一位专门前去参加丹麦儿童戏剧节的妈妈回来后最感慨地就是,这是一个属于所有孩子的戏剧节。为了保证举办城市的孩子们能参与其中,戏剧节不仅所有剧目免费向公众开放,还会有部分非公开演出在学校和公共机构进行,走进幼儿园和学校为孩子们演出。试想,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够看到世界最好的儿童剧,怎么还会觉得戏剧节只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无关事件呢?当然,我们不是要一个免费的戏剧节,而是要一个坐在观众席,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去筹划的戏剧节。

新生往往代表着希望,老舍国际戏剧节也不过是才呱呱坠地的婴儿,也代表着更多可能性和更多希望。既有“老舍”品牌,又坐拥北京的文化资源,可以说这个戏剧节拿着一手好牌,但也要小心别把一手好牌打坏了,才能对得起“老舍”二字。


编辑:杨岚

关键词:戏剧 老舍 北京 文化好牌 北京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