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贺雪峰:“三个轮子”一起转,才是最好的城市化

2017年06月16日 14:38 | 来源:新华思客
分享到: 

五、村庄是中国城市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城市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农民可以在城乡之间进退,即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时,农民进城,城市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时,农民返乡;农民年轻时进城,年老时返乡;农民家庭中年富力强子女进城,年老体弱父母留村。也就是说,中国农民的城市化不是一次性进城,而是保留了在城乡之间不断往返的可能。宜进城就进城,不能在城市体面生活就返乡。正是进城农民可以在进城失败时返乡,中国城市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农民在缺少城市体面生活时仍然可以保持农村体面生活。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讲,年富力强子女进城务工,收入机会多。中老年父母在城市缺少就业机会,却可能有能力留村种地。留村种地不仅有农业收入,而且种地是一种就业,有就业有收入才觉得有价值。农村有自己的住房,有农业收入,还有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农村生活成本就比较低。正是年轻子女进城务工,年老父母留村务农,及由此形成的农户家庭“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而使农民家庭每年收入多于支出,年年都有节余。有节余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半工半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农民家庭的代际分离,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留守老人问题。年老父母留守偏远农村,年轻子女远到沿海务工,使得农民家庭之间的相互照料变得困难。更糟糕的是,当前中西部农村,因为县城房地产的开发,大量农户进城买房,但县城缺少二、三产业就业与收入机会,进城买房的农民无法在县城生活下。大量年轻子女到沿海或大城市务工经商,老父母留村种田,县城的房地产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出去了却无人居住。如果地市一级因为聚集而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有了二、三产业发展的条件,有了有各种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则进城买房农民就可以住在城市寻找务工机会,他们条件好就可以将农村留守父母接到城市来。条件不够好,在地市居住工作的年轻子女可以随时回到农村照看父母,留守农村的父母也随时可以向居住在城市的子女输送新鲜农产品,并因此加深代际之间的情感交流。地市一级的范围,从村庄到城市也就一个小时的通勤距离,分开居住的父母与子女可以保持便利的交流。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农民的土地权利,让进城失败或无法全家体面进城的农户家庭仍然可以从村庄中获取收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以保持稳定的重要秘密。

编辑:梁霄

关键词:贺雪峰 城市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