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侨胞与祖国的共同抗战

2017年07月20日 15:50 | 作者:李冰洁 采访整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战场后方的巾帼英雄

“驼峰天使”黄欢笑

黄欢笑1912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市,童年随父母移居澳洲,毕业于香港玛丽医院护士学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九龙,黄欢笑正在九龙广华医院实习,她亲眼目睹了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在香港,驻云南的美军第14航空队特别需要懂英文的护士,帮助护理那些从浴血的战场上下来的盟军士兵……

听到这个消息,满怀一腔正义的黄欢笑没有任何犹豫,毅然踏上了她人生新的路程,经过艰难困苦的跋涉,黄欢笑到了云南昆明,成为美军第14航空队的一名护士。

在美军医院,黄欢笑细致的、充满爱心的服务得到了伤员的好评,也一次次得到医院的表扬和肯定。

1944年,一批美军护士来到昆明美军医院,黄欢笑和其他香港护士被调到桂林美军医院。同年6月,侵华日军调集了10余万兵力大举进攻衡阳,以期打通粤汉路。双方激战47天后,8月衡阳失守。日军旋即进逼桂林,医院里的护士们陆续被分到成都、重庆等内地美军医院。唯独黄欢笑被分回云南,到了靠驼峰航线最前线的美军第14航空队云南驿232医院。

位于滇西高原和横断山脉相连的云南省祥云县的云南驿,是当时美国飞虎队老兵云集之地,进驻这里的飞虎队员人数高峰时期超过3000名,它是美军飞虎队的重要基地,也是史称“驼峰航线”上的重要驿站。

1944年9月,黄欢笑刚到云南驿美军医院时,那里曾有过几位中国女护士,但后来都调走了,医院就只有黄欢笑一个女护士。她和二三十位美军男士一起工作、一起战斗,直到抗战胜利,成了盟军中“一花独秀”的“白衣天使”。

在这种极为独特的环境里、在这偏远的云南高原上、在反法西斯的战火中,黄欢笑和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美军医院的同事们,和中国远征军的军人们一起,用青春、用热血、用爱,共同谱写出一曲中美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凯歌,她也被大家誉为“驼峰天使”。

“当代花木兰”李月美

1918年,原籍广东台山的李月美出生在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名华侨商人。李月美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文学习成绩优异。慢慢地,李月美长成一米七多的高个子,像个英俊的小伙子。她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喜爱文娱体育,能歌善舞,还学会了开汽车。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进行义演,上街卖花、抵制日货,还组织女子篮球赛,将募捐到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抗战输血管”。这段公路全长1146公里,崎岖艰险难行。

1938年底,广州沦陷,香港通道被阻。积存在港的大批军火,除部分改由安南运入广西外,大部分移往仰光,准备由滇缅公路运入云南。

滇缅公路工程初竣,急需大批汽车司机和修理工(通称“机工”),国内驾驶人员也奇缺,因此,西南运输处致电向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求援。陈嘉庚立即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通告,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服务。南洋广大华侨青年踊跃报名参加,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

李月美被这股爱国热潮所鼓舞,也兴致勃勃地前往筹赈会报名,却因不招收女机工被拒绝。李月美心里不服气,她想起在华侨学校读到的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历史故事,于是有一天,她瞒着父母,穿上弟弟的衣服,到埠头报名应征。李月美高挑的身材、洪亮的嗓音和泼辣的个性,任谁也没有觉察到这是一个女扮男装的侨工。李月美终于以一个中华铁血男儿的身份,踏上抗日救国的征途。

1939年2月至9月,在南侨筹募总会的号召下,3193名汽车驾驶人员和技术工人参加了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归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共赴国难。在滇缅公路上服务的机工一半以上是华侨,他们为滇缅公路的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神行太保”。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走了几天几夜的海路,在安南上岸,又经过几天几夜的陆上颠簸,乘火车到达祖国大西南重镇——昆明。在昆明经过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不仅当好自己司机的职务,李月美更是以一个女性的全部温柔,投入到救死扶伤的行动中。战场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和嗓音。在红十字会里,谁都认识“他”、赞扬“他”,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女扮男装。

很多归国机工对滇缅公路印象最深的就是路况,1939年1月才全线通车的滇缅公路路况极差,运输条件十分简陋。这条路山高、路窄、坡陡、弯急,晴天时,车轮过后尘土飞扬如滚滚黄龙,雨季时,到处是烂泥、陷坑,或者边坡塌陷、山岩塌方,碰到打滑陷轮时,机工只好自己去动手砍树、抬石头把车轮从坑中想办法抬出来。碰到塌方或者车子抛锚时,就得停在荒山野岭,食宿无着落,不但要看管好所运物品,还得防止遭到野兽袭击。滇缅公路一线还是有名的“虐瘴区”,疟蚊猖獗、蚂蟥成群,还有数十种毒蛇出没。

路况复杂只是滇缅公路难走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日寇为了切断这条中国对外交通的“大动脉”,曾经派出大批飞机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和扫射,每当敌机来轰炸时,南侨机工们只好跑到山林中暂避,等待敌机走后才继续开车。

1940年的一天,李月美就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幸亏过路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搭救出来,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直到此时,周围的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个女儿身,无不动容。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还曾题词“巾帼英雄”相赠。后来,李月美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马来西亚。

(本文史料由中国政协文史馆提供)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抗战 侨胞与祖国的共同抗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