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文晶:筑牢致贫返贫“防火墙”

2017年08月23日 15:18 | 作者:文晶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通过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和“保、治、防、提”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安徽省筑牢保障大堤,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顽疾。2016年全省有18.9万因病致贫户脱贫,占建档立卡因病致贫户的26.5%

在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记者见到了已80岁高龄的符离镇李桥村贫困患者代英华。代英华患眩晕综合征,每年犯病数次,不到万不得已不敢住院治疗,以前每年看病都要花费上千元。她的老伴季茂元说:“但今年3月份我们住院一个星期,才花了60多元!这次的住院费用也不会超过100元。”

之后,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份住院结算清单:杨芬,女,49岁,龙王庙镇兴隆村西王组,建档贫困人口,总费用:149223.55元;新农合补偿额:111917.66元;大病医疗补助额:19383.53元,民政救助额:14922.36元;财政兜底额:2700元;个人自付:300元。

“这是我们正在实施的健康脱贫工程显效最快的部分。”安徽省卫计委财务处处长杨绪斌告诉记者,2016年7月份,安徽省出台《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体系,“保、治、防、提”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顽疾。

政府兜底确保“看得起病”

建立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的综合医疗保障体系,通过“三保障”,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可提高到90%左右;通过“一兜底”,贫困人口年度自付医药费用有了封顶线和明确预期;通过“一补充”,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可达90%至95%

贫困家庭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极低,家庭成员一旦患上大病,往往会出现大额负债,或者干脆“小病扛,大病躺”。2015年,安徽省新农合大病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4.16万元,平均个人自付近1.5万元,而同期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8万元。根据当年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安徽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占比达57.2%,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分析显示,患病已经成为农村家庭致贫、返贫的首要因素。

如何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6年11月份,在对全省因病致贫、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个案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安徽省出台《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兜底的办法,全力保障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安徽省建立了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的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医药费用负担。具体做法是:

提高贫困人口三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待遇水平,实行“两免两降四提高”,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代缴;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取消住院预付金;降低基本医保补偿门槛;降低大病保险门槛;提高基本医保补偿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及慢性病保障水平,重大疾病报销病种由12组增加到44组,慢性病由20组增加到45组;提高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在此基础上,设定政府兜底保障线,即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累计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同时,贫困慢性病患者还有一个补充医疗保障,即患者一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过“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安徽省健康脱贫工程明确政府兜底责任,政府兜底保障和补充医保的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基金出现缺口的,通过申请省级风险金、财政补贴等方式及时予以兜底弥补。市县级政府设立健康脱贫医疗专项补助资金。目前,省财政已累计拨付专项补助资金3亿元。

综合施策缓解“看病难”

加快推进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及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铺开医疗综合改革,实施“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全省目前有县域“医共体”试点65个,贫困人口有偿签约服务覆盖率100%

与“政府兜底确保看得起病”相比,确保患者看得上病和看得好病是更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安徽泗县,记者看到,总投资10.8亿元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已经基本完工,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而这项“交钥匙工程”正是宿州市正在实施的医疗机构“411”工程的一部分。所谓“411”,即用4年时间,确立10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全面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问题,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安徽省加快推进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专门出台了加强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及管理工作的文件,通过债权置换、奖补等方式帮助贫困县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医疗综合改革全面铺开。

宿州市实行由一个村医为签约医生,加一名公卫人员,加一名护士,组成“1+1+1”基本服务团队,再由一个基本服务团队,加一名乡级医生,加一名县级医生,组成“1+1+1”技术指导团队。全市共组成农村签约团队636个,参与签约村医3305人,乡医1838人,县医586人,贫困人口有偿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费用中的个人承担部分由政府承担。

这是安徽省实施“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是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分类救治、加强医防融合,为县域内居民提供连续、协同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力争“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2015年起,安徽省首批15个县启动试点;2016年试点县增至40个;2017年合肥、亳州、宿州、蚌埠、芜湖、池州等11个市的25个县又跻身试点县,全省县域“医共体”试点放大至65个。

针对贫困县,安徽省专门组织了27家省市三级医院“组团式”结对帮扶贫困县医院,共派出120多名医务人员驻点支持。省财政还拿出450万元实施贫困地区医疗人才培训计划,为贫困县培训骨干医生和儿科转岗医生。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安徽 贫困 看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