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综述之二

2017年11月06日 09:14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综述之二
人民政协报记者 包松娅

京华秋浓,举国振奋。

随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走过96年不平凡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

2051707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姜贵东 摄

回望昨日,在国际国内发展的关键时刻,全世界瞩目的中共十九大,对一个拥有13亿人民的大国所要走的道路,做出了判断指明了方向,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连日来,华夏大地始终激荡着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10月30日至11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两百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和部分列席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共话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同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政

协智慧”。

牢牢把握全局中的“变”与“不变”

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重大政治论断让常委们记忆犹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揭示了中国当前发展背景中的新变化,也更加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和社会特点。在此次常委会议上,常委委员们认为这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兰云升常委表示,这些新的要求提出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作为始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献计出力的人民政协而言,更要牢牢抓住这些变化,为党和国家提供更符合发展变化的决策参考。

“变”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事情。而“万变”,又不离其宗。如何客观看待我国发展背景的“变”与“不变”?十九大报告同样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三个没有变”的战略判断。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变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不变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最大国情。踏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仍要牢牢把握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只有牢牢把握这些全局中的变化与不变,人民政协方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履职尽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向的力量支持。”张震宇常委说,从这个角度,新的历史阶段为人民政协开辟了有所作为的新空间,在全党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浪潮中,人民政协理应牢记使命担当,成为推动发展的一份子。

不忘初心,同心同向砥砺前行

不畏浮云遮望眼,十九大已经为中国的发展拨开了云雾。长风破浪会有时,新征程仍要以发展与改革为解决之道。

着眼于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兰云升看来,仍要沿用一句老话———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动力,深化各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五大任务’落实,保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作为经济界人士,针对发展方式转变不完全、供给需求结构不匹配和区域经济结构不协调等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兰云升建议道。

同样是经济界人士,民营企业家南存辉常委特别留意到,报告再一次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提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这些论述让像南存辉这样的广大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更多的期待和获得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勇于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企业发展要聚焦实业、持续创新,争做振兴实体经济的生力军,打造经济新的增长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如一。十九大报告中,这两句对初心的论述,让赖明常委感慨颇多,一直念念不忘。“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赖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以更大决心打破固有利益藩篱,以深化改革消除不公,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广大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什老轨常委,总是“自诩”自己是一个从民族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常委。他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的见证,不仅在报告里,还在生活中。

“如果说不平衡不充分,当前亟待脱贫的四千多万贫困人口应该是最需要帮助的部分。因此十八大以来以及从十九大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的力度前所未有。”从五年减贫6千多万、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阿什老轨坦言,这种蹄疾步稳、精准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切合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心,是对我们党根本宗旨一以贯之的重申,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期盼能给广大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更稳定持续的发展。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人民政协的优势上来讲,曹卫星常委认为,委员们只有很好地将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才能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在短板弱项等方面,加大咨政建言的力度。

真抓实干,牢记使命担当

回忆十八大以来5年间的发展变化,朱永新常委想起五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结束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的一段铿锵有力又情深意长的话:“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特别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了中共中央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面对人民生活中“老大难”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有美丽。在此次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加入的“美丽”二字,始终让刘德旺委员激动不已。

“绿色、生态是‘美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刘德旺说,中国梦也是绿色梦,全面小康也是绿色小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因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破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张桃林常委的观点。

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张桃林提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科技、体制、人才、设施装备和资源环境支撑,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无论什么样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十九大在未来的五年里为解决之道埋下了伏笔,人民政协自有其使命担当,当我们每个人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之日,应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时。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发展 常委 全国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