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任祥春:从地域文化里“挖”出学校特色

2017年12月06日 15:56 | 作者:任祥春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发展“路”,任你走

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成长规划。一批批年青教师争相从全市各地流动进入南渡小学,众多金凤凰究竟为什么来奔这棵梧桐树?因为这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起了精美舞台,“己身不渡何以渡人”——想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摆渡人要从自己的成长做起。教科室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量身定制一份三年成长规划,目标明确、内容细致、要求严格。别小看这份字数不多的成长计划,它的制订需要每位教师认真独立思考。看起来自己制订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不怕,学校会搭建不同的平台:提供理论学习的资源、提供课堂磨炼的机会、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点滴的进步和不断的提升悄悄融入教师寻常的工作中。当这些教师成功时,他们自己都诧异“原来一切如此简单”,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庆幸学校为自己制订这样一份独一无二的成长规划。

成为儿童兴趣爱好的专业导师。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南渡小学的校园内悄悄植入一种理念:人人都会的我懂,别人不会的我也懂!课本知识大家都会没什么了不起,我还会一个“绝活”,例如魔方、数棋、播音等等。这一切源于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平平;大多数老师教得很认真,但收获甚少。深刻反思后我们认为那是因为学生和老师都仅仅把学与教当成自己的责任,在任务观点驱动下一切变得枯燥乏味。如何出彩?学生、教师都需要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持之以恒,把自己发展成为“专家”。看看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有溧阳市国际数棋优秀辅导员、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有比电台主持人发音更标准的朗诵辅导员……孩子们用崇拜的眼神望着老师、以坚定的步伐跟着老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才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导师。

尝试成为微课程的创建者和引领者。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等很快出现,并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谨记“觅渡求是”的教风,每一位教师都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将多元化的信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习制作微课、尝试成为微课程的创建者和引领者。

新学校,人人强

共渡致远的新学校,就是提倡一种理念——发展个体就是发展学校;坚持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学习一种方式——在合作中取得成功。

我们还办好每一个盛典,将之作为肯定和激励的最好方法。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全面发展。怎样向社会、向家长展示我们教育的成果?唯有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有特长的孩子自信地走上去尽情展现自我。学校每年6月会举行一次大型文艺汇演,筹备工作历时一年之久,活动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认真排练,大家齐心协力要把它办成一次盛典。节目从海选到筛选经历一轮又一轮,排练一次又一次,改了再演、演了再改。是什么让学生坚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这离不开领导和老师的肯定与激励。哪怕就只是一句简单的“你很棒!”给予孩子们的动力也足以让他们坚持到底。我们的每一个盛典在南渡人民心中都成为了无法复制的盛况,是我们南渡小学教育特色的体现。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宣告:“在这里我们快乐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地域文化 学校 特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