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刘半农的摄影生涯

2018年05月17日 18:07 | 作者:陈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公众视野里的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加入过民国年间中国最著名的摄影团体———光社,主编过中国最早的摄影年鉴《光社年鉴》,甚至还写过一本摄影理论专著《半农谈影》。

本文介绍了中国摄影史上的刘半农。

《乡间古松》刘半农摄

《乡间古松》刘半农摄

刘半农的摄影情结

在北京大学员工中,刘半农摄影早已出了名。早在常州府中学求学时期,刘半农就喜爱上摄影。那是1909年前后,清朝还没有灭亡,由于江苏是洋务运动的发祥地,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制造局和火柴厂都在江苏,无论小学或中学都有自然科学教育的传统,那时刘半农买了一个小镜箱,玩弄过一两个暑假。

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任革命军文书,1912年任《时事新报》、中华书局编辑,写过旧体小说,又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

刘半农到北大后讲课很受学生欢迎,文章、诗歌也发表不少,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猛将,在学界表现十分活跃。但在北大这个知识分子密集的学府中,像他这样一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青年当上大学教授很难服人。一次在《新青年》编委组成人选上,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学历问题,这对刘半农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在蔡元培校长的支持下,刘半农考上了公费留学的资格。1923年秋天,在巴黎攻读博士学位时因为失眠严重,又买了一个小照相机随便玩,以松弛心思。

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的刘半农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影友的期望中,1927年刘半农加入光社。对于摄影的情结,刘半农在文章中写道:

我学摄影,可以分作两期:第一期在十七八岁时,买了一个小镜箱,玩弄过一两个暑假。这一期的事现在已经很模糊,只两年前所做小诗中有“暗红光中的蜜吻”一句,算把当时的影子补记了一点。第二期起于1923年秋季,那时在巴黎,因为不眠症闹得很厉害,又买了一个小镜箱随便玩玩;此后每有什么摄影展览会,都随便看看;有关于摄影的书报,也随便买来翻翻;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因为始终只是随便而没有用过苦功,所以始终还在初学期中,没有什么惬意的作品。

在留学期间,刘半农经常以他的三个孩子为主要拍摄对象,在临时布置的强烈灯光下为他们照相。照完相后,他就换上红灯泡,请孩子们和夫人帮他一起冲洗底片。在业余时间,他把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进行研究,每当巴黎举办摄影作品展览会,他都赶去参观;看到有关摄影的书报,他也时常翻阅。

1925年9月回北京大学执教以后,对摄影的兴趣更浓了。据刘半农女儿刘小蕙回忆,她常作为父亲“拍摄室外景色的助手,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去颐和园观荷,还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去北海赏雪,我常常为他背摄影箱和三脚架”。有一年冬天,女儿刘小蕙刚放学回家,刘半农就带着她去北海取景照相。他不辞辛苦地接连一张又一张地拍摄雪景,直到太阳下山以后,他们才踏着积雪回到暖和的家里。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摄影 刘半农 中国 刘半农的摄影生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