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调查报告:脱了贫如何稳得住?
原标题:上下齐攻坚 啃下硬骨头
内蒙古草原公路。人民视觉
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一条蜿蜒曲折的砂石路,通往哀牢山深处。
从云南省元阳县城往村里赶,山路盘旋。红河哈尼梯田,像和远方的客人捉迷藏,一会儿映入眼帘,一会儿又躲到山后。正是大春季节,田里灌满了水,层层叠叠的梯田倒映着蓝天白云,却又掩映在茫茫云海中。这幅山水田园画,哈尼族人世世代代雕琢了上千年。
70多公里,行驶了3小时。交通闭塞,基础条件薄弱,深度贫困像绵延的大山,横亘在这里多少代人面前。然而今天,党和政府要带领群众,彻底搬开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脱贫攻坚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要面对的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奔赴安徽、云南、内蒙古,深入大别山、乌蒙山、大兴安岭腹地的贫困地区,采访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
脱了贫如何稳得住?
如期脱贫,基层干部群众满怀信心。稳定脱贫,是深度贫困地区一些群众面临的问题
茶田片片,微风习习,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县全军乡全军村,生机盎然。新建的村民小区,一码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村卫生室收拾得井井有条。212户贫困户在政府扶持政策的帮助下,喜迁新居。村党支部书记杨俊说:“生活条件变了,人的面貌也变了,衣服穿整齐了,脸都洗得干净些了!”
金寨县委常委汪洪涛介绍,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到金寨视察后,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撸起袖子加油干。县委县政府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民生建设大幅提速,干部群众对如期脱贫满怀信心。
“脱了贫,更要稳得住!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升茶叶品质,开发生态茶园2万多亩,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群众稳定脱贫心里更有底了。”金寨县麻埠镇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党委书记乐绪琴考虑最多的是稳定脱贫。
基层干部群众对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底气十足。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大家更加认识到稳定脱贫的重要性,围绕稳定发展做起了文章。
“有阳光就有收入”,金寨县的光伏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村庄”的金寨县,近年来扶持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和边角地搞起了光伏发电,机动灵活,发展了户建、联户建和集体建的光伏电站。目前,全县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到19.02万千瓦,26248户贫困户户均年发电收入或分红不低于3000元。
稳定脱贫,产业发展是基础。云南省武定县委书记李玉林深有体会,有产业带动,脱贫人口才能持续增收,易地搬迁才能搬得出、稳得住。
当然,培育壮大一个产业需要过程,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欠账多,物流成本高,配套产业缺乏,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就拿武定来说,属于乌蒙山片区深度贫困县,自然环境恶劣。山区面积97%, 68个深度贫困村要么集中在金沙江以南燥热河谷地区,要么就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冷凉地区,发展产业颇费思量。
记者调研发现,大多数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短平快的种养殖业面广点散,但深加工不够,形不成拳头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特色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卖不上价。
在大山的怀抱里,村民们和记者聊起了心事儿:
“种庄稼靠天收,像押宝!一旦春旱夏涝,庄稼可就遭殃了。”
“去年橡胶没有割,市场不好,没人来收!”
“2016年羊肉价格好,大家一哄而上,通过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买了不少羊羔。可等到羊羔出栏,市场价格跌得厉害,只能亏本卖掉……”
“我们大别山茶叶好,药材好,遍山都是宝,如果有大企业参与开发,一定很有前景!”
资源如何吸引资本,资本又如何激活资源?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对各方发展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只有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内外结合,才能兼顾灵活就业与长期发展、快速增收与稳定致富的问题。否则,一时间,小企业走不出去,大企业请不进来,山区产业发展扎不下根,抗风险能力弱。
对贫困地区群众来说,产业发展是“造血”,防病治病是“止血”。
记者调查所见,当前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在70%左右。
精准扶贫,攻城拔寨靠发展,安营扎寨还得织密健康网。为此,各地大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住院设定了“封顶线”,住院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不超过10%,多出部分由政府承担。
可是,如果贫困地区群众卫生状况得不到提升,医保支出对各级财政也是不小的负担。
因此,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稳定脱贫意义重大,是脱贫攻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兴安盟展开了“治未病”探索。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因病致贫的占50%以上。农牧民平时饮食重油重盐,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相对高发。兴安盟卫生部门指导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宣讲吃盐重的危害,还为每户配发了盐勺。“刚开始确实不习惯,没有咸菜吃不下饭!但身体是本钱,必须慢慢习惯。”村民何春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脱贫攻坚一线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