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高继国 顾华宁:回归教育初心 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2018年08月01日 15:41 | 作者:高继国 顾华宁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作者:高继国、顾华宁

获得首届“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金奖,获得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等两个项目入选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这个暑假,成都理工大学喜报频传,这正是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的累累硕果。学校近年来全面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人才培养初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决把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守“通专结合、三提一塑”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践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精神,切实加强国家级别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和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加快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立足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担负新使命。“以本为本”,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坚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本科教育支撑和提升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反哺和牵引本科教育,在全校上下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了一流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一切为了学生、首先为了本科学生、一切工作都要首先服从于本科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投入“质量工程”项目专项经费6000余万元,资助教师开展本科教育模式综合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革新与实践、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更新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沿着新时代的步伐坚定前行,努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现有国家级别“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卓越人才计划”试点专业22个,并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门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学校依托国家级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国家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中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开设了本科创新实验班。目前,学校在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工与制药等专业开设的创新实验班,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创新、校企联合培养,培养成效显著,以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为例,29名毕业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3篇,在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4人次。

加强国家级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剂”,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实践篇”,为我们做好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南。本科教育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知行合一,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受教育、长才干,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在实践中读好“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

今年暑假,学校峨眉山实习基地再次迎来了全国13所高校的15天联合地质实习活动。作为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都理工大学通过联合地质专业实习,搭建了国内地质院校之间的紧密教育联盟,为学生的地质科学思维和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培养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来自地球科学学院测绘专业的姜胜珩同学,在参加完最后一天野外实习考试后笑着说:“这就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还不能作弊的考试。”他认为,野外实习让他从书本走到实践,从理论走到操作,既增强了感性认知,又深化了知识理解。在不断积累地学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还将“峨眉实训”推广到了其他专业,如建筑学专业、旅游与城乡规划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不断挖掘峨眉山基地实践教育功能,拓展校外实习,全面提升了学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自2004年起,学校开始实施“本科教学创优工程计划”,在平台建设上,对各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峨眉山、马角坝、汶川、北川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先后建成3个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别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实验室与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在教学方法上,通过重新组织编写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管理上,推行“双师制”(讲师和工程师)鼓励并要求主讲教师进实验室上实验课,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抽查;在条件保障上,累计投入近亿元进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经过10余年的努力,学校逐渐构建起了适应新形势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使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

在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同时,学校还逐渐完善了利用校内实验平台、校外实战平台、校企创新平台等三个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战能力、创新能力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也不断挖掘“互联网+”的教育功能,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和学生虚拟实验,实现了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推动民族复兴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学校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中,深刻认识到高校培养一流人才,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必须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培养祖国最需要的人才,坚持让人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始终把培养和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学校担当和学校责任。

经过62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四川省“科教兴川”的重要基地和国土资源一线找矿专业技术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地球科学学科群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迄今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地学人才,其中不乏院士等杰出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地质、矿产、石油勘探队伍中近50%的技术骨干、全国核工业地质勘查队伍中约30%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都是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不仅精业报国、技术报国,还前赴后继地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更艰苦的行业去建功立业,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和汗水。

近年来,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融合互通,构建了以“意识培育”为基础、以“苗子选育”为路径、以“协同共育”为特色的三级培育体系。5年来,成理学子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在创新创业培育项目立项及各类竞赛中表现亮眼,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从每年20项增加到150项,省级以上奖项由每年200余项次提升至400余项次。学校青年校友中也涌现出了如知乎网创始人周源等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在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流的本科教育还在于一流的师资。在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学校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基础上,正在努力推进更加深入的引才、职称、绩效、岗位等方面综合改革,《成都理工大学珠峰引才计划实施办法》《成都理工大学珠峰攀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刚刚出台,一批“德高”“学高”“艺高”的优秀学者和教育精英纷沓而至,服务于本科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加速形成。当前,成都理工大学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笃行务实,落实“三项基础性工程”的“施工图”不断优化,正在以新时代改革的力度和坚守本科教育的温度,为努力推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高继国 顾华宁)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本科 实践 学校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