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尹璐:女军人一样生来为打仗

2018年08月07日 09:17 | 作者:张坤平 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用技术“打赢明天的战争”

无战不联,无联不胜,联合作战已是现代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世界上近期几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使尹璐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强烈,“科研嵌入联合‘基因’,才有资格为打赢明天的战争作支撑。”

所以这些年,尹璐也始终在“逼”着自己抢时间追逐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和信息技术前沿。在她的办公室里,技术类书籍数不胜数:有关联合作战指挥,以及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和控制技术、大数据等书籍装满了几大书柜,有关信息数据资料装满了一块又一块大容量硬盘……

有一次,尹璐在京参加一个国际信息技术论坛大会,国内几位著名专家发言时,预测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在某领域的发展前景。

尹璐敏锐意识到,这些新技术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如何加以深度运用,亟待研究探索。

会后,她想方设法找到这几位专家,向他们提问、请教,直到全部问题都听明白搞清楚。专家们被她的前沿专业素质和执着求学精神打动,但听了她的问题却惊讶又敬佩:“你本身就是个专家呀。”

很快,她深入研究,提出了这些新技术在联合作战中实际运用的策略,并成功将这些新技术开始运用于联合作战保障系统的研制中。

战区成立后,尹璐注重对以往项目进行深度开发,用于支撑联合作战指挥。她结合战区使命任务,透过在执行阅兵中的成功实践,在她研发的“阅兵指挥信息系统”基础上,升级再研发的某监控系统,受到战区首长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度评价。

那年,在执行阅兵训练保障任务时,她发现阅兵指挥部还是依托几十部传统的通信终端调度部队,训练计划稍有变更就要逐个电话通知,费时又费力,工作效率低。

想到部队已经配发了军用某新型手机,她灵光一闪:“如果在军用手机上加装一套指挥信息系统,组训人员实时收发指令,岂不大大提高训练效益?”阅兵指挥部领导对她的想法十分赞赏,当即批准由她牵头组建课题组,要求尽快拿出成果、上线运行。

创意虽好,但研发难度非同一般,这是全军首次开发军用某新型手机应用与固定终端软件相结合的指挥信息系统,还要综合考虑设备条件、通信链路、保密需求等各方面因素。仅软件开发一项,地方通信公司通常需要七八个月才能完成,要花费上百万元。

“国家大事,军队盛事,拼了命也要攻下这座‘山头’!”找机关、跑厂商,协调解决设备问题,带着课题组规划系统架构、组织软件开发,经过4个多月昼夜奋战,一套融合多种指挥功能和各类训练信息的“阅兵指挥信息系统”研发成功。阅兵各级组训人员一机在手,就能实时直观掌握训练场情况,实施指挥,工作效率提高了30多倍,且只花费了10万元。

成功的背后,是数不尽的累与乏。适逢炎夏,在阅兵训练基地这个蚊子多到能“吃人”的地方,尹璐和她的同事们常常加班到三四点,累了几个桌子一拼就昏昏沉沉地睡倒了下去。等到五六点起来,才发现浑身都是蚊子叮出的包。

“研发指挥信息系统,必须深深植根于部队沃土,紧贴联合作战需求,否则毫无价值。”在任原北京军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软件管理室主任期间,尹璐调研的脚步遍及全区旅以上作战部队。先后研制集成多个版本的指挥信息系统,编纂10余万字的应用方案、安装配置手册、值勤规范等实用资料等内容……让各级指挥所实现了系统互联、信息互通。

到战区以后,主战使命让她的目光更加聚焦,各级指挥员的指挥需求成为她开展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

“我们技术上一个瑕疵,就可能造成指挥混乱和失误,直接影响平时的演训效益和战时的作战成败。”尹璐经常告诫她的科研创新团队。

因此,她对业务的要求较真近乎苛刻。在军民融合研发某信息系统时,多次与她打交道的地方协作单位,对她又敬又怕,因为她对技术研发的每道关口把得太紧、抠得太细,反复调整、返工加班是常事。

有次她向某研究所的师兄傅盛杰请教技术问题,恰逢他正要出差,她就天不亮赶过去,抓住出发前半小时加紧交流,后来又为了一个计算公式跑了4趟。

这些年,她紧盯提升部队联合作战能力,还研发了数十个“重点亮点”项目,其中某综合预警系统,融合多源信息,有效提升感知能力;某时统系统完成了阅兵时间统一工作,被阅兵总指挥赞誉为“分秒不差”;某办公自动化系统在200余个单位应用,提高了全区办公自动化水平;参加上合联演,首次解决了中方指挥软件在俄文操作系统运行显示等难题,为联演指挥信息系统运用创造良好条件,受到中外联演指挥部高度赞誉。

近年来,她先后有19项科研成果获奖,尤其是面对战区联合作战这一新生事物,创新的激情越来越强烈,她在不知疲倦地向着胜利奔跑。

是军人也是女军人

向着胜利一路冲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根植在尹璐体内的基因。

出生在军人家庭,身为军人的父母教会她用冲锋的姿态面对一切,凡事都要冲在最前头。“子弹不分男女,女军人一样生来为打仗!”

事业上,尹璐从来不强调性别,也从未想过用“女军人”的身份为自己带来多一点的轻松和特权。但这种“去性别化”的坚持,却也不是生活的时时处处都适用。

早前尹璐从空军指挥学院研究生队毕业后,分到军区自动化站,参加了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课题开发。不久,上级又决定让她负责某考核试题自动生成及评定网络系统软件的开发,任务双管齐下,偏在这个时候,她怀孕了。要孩子?课题要求高、任务急,耽搁不起!不要孩子?肯定舍不得!两难之际,尹璐的决定是:课题要参加,孩子也要生。

办法只有一个:和时间赛跑,抢在孩子出生前完成软件开发设计工作。

尹璐的母亲多次劝她注意身体,可她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岗位。直到孩子出生前两天,各种程序和数据完整摆在专家组面前,她才放心走进医院。

尹璐研究的是天然带着勇猛气质的打仗的事,但其实她本人看起来,更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厚厚的眼镜,齐肩的短发,说起专业来认真考究,但谈起过往故事也总会带点笑意。

她并非时时刻刻“狠”劲十足,她会跪在地上用牙咬线头,用脚粘线路,但在专业之外,她也会在家庭与生活中显露脉脉温情,在社会议题上倾注热情和思考。

因为鲜有什么休息时间,尹璐几乎很难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孩子中考时,正值部队接受全军试点任务,进行系统演练,尹璐实在是走不开,家庭和工作难以周全。直到孩子考试那两天,放心不下的尹璐才终于跟领导开了口,申请休假两天,回去陪陪孩子!

生活里也是个细心的人,不然不会细心总结各种电信广告里的共性。“公司贷款需要吗?”“您的房子需要装修吗?”“我是XX培训班,孩子需要一对一辅导吗?”等等推销背后,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在哪里,症结在何处,怎么从规定到操作、从管理到个人意识,她一点点分析一条条总结。

今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她的“技术头脑”和对于社会事务的关注也有了新的融通和展示的机会。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如何利用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助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也都成为了她提案中的内容。

她也像思考专业中的难题一样,思考新身份带来的责任。“能够看到问题,指出问题,仅仅是第一步,我们不仅要找到问题,还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坐等也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只有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脚踏实地地躬身实践,才有可能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弱女子”带出“钢铁汉”

尹璐5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五十六个记忆》,讲她参军30多年来,参加大大小小演习一共收获了56个证章,从最早1993年在朱日和参加演习时的臂章,到如今的臂章,在其中的变化中,联合的意味愈渐清晰,也能逐渐看出科技发展的力量。

无论联合,还是科技,最需要的,都是人才。

战区成立后,面对该保障队前所未有的全新保障模式和联合作战人才稀缺,尹璐急得常常彻夜难眠,找领导,求朋友,天天琢磨着如何选调和培养人才。

为应急,她开设学习论坛,组织辅导讲座,建立帮学对子,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实行分级训练,短短几个月,就有一批技术人员能够在战区联指中心独立完成值班任务,开始总是几名骨干铆在联指中心全时“保驾”的艰难一页,被永久翻了过去。

近两年,40多名来自各军种和院校学信息技术专业的年轻博士、硕士充实到她的麾下,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思维习惯、工作思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环境,能够顶得上去的技术骨干不多。

那些日子,尹璐循着技术干部成长的特点与规律,思考究竟该如何发挥好集体智慧,推进战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带领创新团队研发中,尹璐给他们既压担子又常帮带,既指路子又上手教,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私与大家分享,组织大家敞开思路、协同攻关……

尹璐的善于思考尤其体现在,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她推出课题牵引培养模式,在技术上打乱各个业务室建制,选取能力评估、信息融合等紧贴联合作战具有前瞻性的课题,跨专业抽组人员,实行学科交叉,分为6个课题组,让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担任课题组长,携手展开研究攻关,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

在尹璐悉心培育下,这批信息领域的“新兵”,很快变成了能独立承担值班和科研任务的“尖兵”。

科研技术的思考之外,尹璐也许还有一种基于女性视角,对于团队氛围和心态的细致体察和把握。她是团队的主心骨,但在科研创新中,却也始终主张见仁见智、自由开放,充分尊重年轻技术人员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提出新想法。

该保障队信息处理室博士技师郭强在战区联指中心值班时,发现每天海量信息都靠人工检索、抽取,既耗时又费力,便产生了依靠刚刚兴起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智能处理的想法。

“很好呀!”尹璐大加赞赏,特意为他申请成立课题组,立项“多源信息融合”的项目。在研发指导上,她提供设计思路、研究方法,还组织郭强课题组人员通过参观调研,拓宽思路、博采众长,让郭强主持常态化技术交流,请大家发言、互相碰撞,对好点子现场讨论,在活跃的“民主”氛围中,推进该项目突破。

卫斌是尹璐因人施教培养出的一个“得意门生”。他指挥自动化工程学士、作战指挥学硕士毕业后,到尹璐手下工作。尹璐发现这个国防科大的高材生很有发展潜力,思想上循循善诱他投身国防建设,技术上她用“她做他看、她讲解他领悟、他做她看并点评”的三步教学法精心培养,把卫斌硬生生“逼”成了“主力队员”。

而后,她推荐他担任软件室副主任、技保室主任,又成为该部最年轻的室领导。她创造条件让卫斌担任课题组长,进行攻关。他也不负厚望,几个月内研制成功,年年都“攻”下几个新项目,毕业没几年就有“某效能评估方法研究”等5项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平台,无论对参谋人员还是保障人员都提出了能思善用的双重能力要求,是‘谋略+技术’的综合考验。”

如今,尹璐带出了一群高素质联合作战“信息尖兵”——近两年,她带领科研创新团队先后完成战区大型项目研发6项,为兄弟保障队输出自己科研创新成果多项,20多项科研成果被运用于联合作战指挥与联合训练。

她直接帮带的上百名人员,也全部成为了联合作战指挥和保障的过硬尖子,被战区评为优秀教练员。

战区首长给尹璐的评价是:“娇柔‘弱女子’,带出了一群指挥打仗和用信息流支撑打仗的‘钢铁汉’!”

(张坤平为中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新闻办主任)

编辑:位林惠

01 02

关键词:尹璐 战区 指挥 联合作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