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陈乃举: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2018年09月26日 14:45 | 作者:陈乃举 | 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 

作者:陈乃举

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位外国观察家曾经感慨:人类21世纪是从1978年开始的。而置身其间的中国人更为深刻的感触是,一切始于40年前的解放思想。40年来,我国的思想解放与改革进程总是相互激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改革开放进入第40个年头的今天,继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个关键之点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人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谷,针对党内和国内一些人对改革姓“资”姓“社”产生疑惑等情况,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每一步前进,都与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分不开。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利益固化等现象,我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比上个世纪要复杂得多,因此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用高度务实的系统思维观察世界,避免看问题的简单化和概念化。特别是要引导人们尽可能不要在简单定性的概念上做文章,不要用既定的模式简单地去套实际的问题,不要简单地用对立的观点判断改革开放的是与非,不要陷入到无谓的争论之中,否则就无法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改革全面深化呈现新态势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和发展。凡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改革举措,就是正确的举措、科学的举措、行之有效的举措,都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遵循“两个是否”的要求,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一定要“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精准回应群众的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轻畸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更加注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陈乃举)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坚持 改革 发展 改革开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