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博物馆展览都在关注什么问题?
那么这些年来,博物馆展览都在关注什么问题?
结合浙江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博)的实践,可以看出这是一 个广阔而永恒的议题,不仅涉及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博物馆 功能的提升和完善,还涉及新近出现的一些博物馆议题。
顶层设计架构“展览+”模式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浙博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形成了包括孤山馆区、 武林馆区、名人旧居、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范围的陈列展示与服务社会的新格局。
从陈列展览的布局看,孤山馆区以专题陈列为主,通过改造提升,成为集中展示各类艺术精品的品牌馆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澜阁,展示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的历史。坐落于原“国立艺术院”旧址的浙江西湖美术馆成为孤山馆区临时展览的专门场所。
武林馆区(浙江革命 历史纪念馆) 以历史陈列为主,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以区域文化为陈列内容,架构全景式社会历史画卷。 另外还辟临时展厅举办国内外的临时展览。黄宾虹纪念室和沙孟海旧居采用故居复原陈列,是杭州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
在展览体系基本确立以后,浙博全面提升临时展览的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原创性展览。但是,面对资源的紧缺和观众需求的提高,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浙博只能在管理层面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2010年开始,浙博从全馆的角度,统筹考虑展览项目的各个方面、各层次和各要素,提出了“展览+”的工作思 路,展开了全馆展览的中长期规划。
“展览+”的核心理念是以展览为中心,开展学术研究、文创开发、社教传播等多职能联动。这个思路强调博物馆展览工作的整体关联性, 职能之间围绕展览的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匹配与有机衔接。
同时,也兼顾实际可操作性,以馆藏为基础,以浙江区域文化为特色,以观众的需求为引擎。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准确地界定各职能之间的联系和分工,完善内部 绩效考核制度。
“展览+”模式即展览+课题+学术研讨会+图录(包括 论文集、普及性读物)+系列文创+系列社教活动+系列讲座……
根据各个展览的不同需求,也可以叠加更多内容。“展览+”,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或者更多相加,而是利用展览项目的平台,让博物馆其他各个职能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比单一职能更多更高层次的成果。
荣获 2015 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中兴纪胜 ——南宋风物观止”,在展览准备过程中,策展团队首先进行课题调研,配合展览编辑出版了大型书籍《中兴纪胜 ——南宋风物观止》。
此外,推出通俗读本《百年风华忆江 南——南宋繁华录》《宋室南渡定风波——南宋兴衰记》。 在“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学术研讨会”上,十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会后集结专家论文, 出版《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展览期间,邀请多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讲座,对南宋历史 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开发的文创产品不仅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各种奖项,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2年岁末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就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前期的大量研究、调研和沟通工作,终于促成了新安船的回归,那些重见天日的残骸和遗物跨海而来,回到了它们曾经出发的地方,讲述六百年前的那一场故国繁华和惊涛骇浪。
展览开幕的同时,以《中国古代瓷器输出及文化影响》为题,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论文集成册《2012,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厚厚的一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根据曹其镛夫妇漆器的收藏,浙博为他们的私人收藏举办了“仍存曹家——曹其镛夫妇珍藏中国古代漆器特展”。与之配套,举办了“中国漆器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是漆器研究、漆器保护、当代漆器制作三类人员的大聚集,形式和规模空前。
《仍存曹家—— 曹其镛夫妇珍藏中国古代漆器特展》一书,装祯设计获得 了“浙江省装祯设计奖”一等奖、华东地区图书整体设计优秀奖。 轰动一时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并非一次简单的古代书画珍品展示,展览的策划融入了书画研究者对这些作品的深入解读,也糅合了作品在时间、 地点、人物上千丝万缕的关联。
展览按照作者的特点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方式,从作品内容传播的角度考虑,可以 让普通观众更好地掌握展览信息,让老百姓更易于接受。 此次展览在地缘亲近性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杭州是南宋古都,辽博的展品中有 19 件南宋时期的佳作,这些书画作品,让浙江的观众倍感亲切。
编辑:杨岚
关键词:展览 博物馆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