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补上人才短板

2019年04月23日 09:05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19日宣布,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4月27日在北京举行。

王毅表示,截至目前,37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和两个国际组织领导人将出席论坛的圆桌峰会。这一数字较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的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有所增加。

除了与会的意大利、瑞士、希腊、匈牙利、葡萄牙等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吸睛以外,如何为“一带一路”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首届高峰论坛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国家看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赢的成果,看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各国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看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开辟新空间的积极成效。同时,“一带一路”是一项世纪工程,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其中。

2018年,张水波对我国承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重任的有代表性的29家大型国际工程集团公司进行了调研,发现受调研单位在列举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时,都把“具有家国情怀的熟悉基础设施国际化经营规律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列为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发布的《“一带一路”人才白皮书》显示,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人才挑战集中在质量上,66%的企业表示难以找到高级别人才。

在张水波看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是设施联通的关键,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短期回报低、建设过程复杂并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其长期的运营也会受到后续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派别利益的影响,这一“投、建、营”过程十分复杂,涉及技术、经济、金融、法律、跨文化等专业知识。因此,要想建设好这些基础设施,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家国情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这一工作的必要条件。

张水波强调,这些急需的专业化人才,不仅要具有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视野,而且还要具备外向型、开拓创新的精神,且专业知识复合。“现实的问题是,国内大批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而‘走出去’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张水波这样说。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张水波表示,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为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广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但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和学科设置来看,还没有完全根据我国重大战略做出及时调整,还不能满足可持续地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为此,他认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下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为此,张水波建议:一是改进相关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改课程设置,增加“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如,在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专业中,增加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课程;二是在现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中,鼓励和引导高校开设“‘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工程管理与基础设施运营”等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专业方向;三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下面,设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经营”二级学科,培养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四是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增设“全球工程经营”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经营”本科专业。并聘请长期从事国际工程一线管理工作的资深业界人士担任讲课老师,弥补学校老师对于实践知识的不足。在办学方式上,高校可以与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等企业合作,采用3+1联合培养方式,从而快速为企业培养实用性强的专业人才;五是可根据“一带一路”国家使用的语言情况,适当增设相关“小语种”本科专业。同时出台政策,鼓励高校为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管理”高端培训。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才短板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