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青海启示录

不断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的背后

2019年07月02日 10:09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青海

人民政协网7月2日电(记者 李元丽)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这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这里有华夏最美的山峰,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湖泊,这里是三江之水的真正源头,这里是地球的最后净土……这里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这里是哪里?

这里是享有“中华水塔”之誉的青海省,连续15日360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再次改写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也让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发展的名片享誉大江南北。

自2017年起,青海已连续三年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不断探索着能源转型发展模式,贡献智慧电网解决方案,不断刷新着自己的世界清洁供电纪录。

何为全清洁能源供电?全清洁能源供电指的是所有用电均来自水、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产生的清洁能源,实现用电零排放。那么,首开国内一省全清洁能源供电之先河的青海底气何在?青海在探索全清能源的路上有哪些优势?面向未来又有哪些新的期待呢?让我们听听来自青海的声音。

天时 地利 人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开青海的史册,有金戈铁马的战场、汉藩友好的通道、神话传说的古地、商贾往来的集市,山峦江湖、荒漠戈壁以及高天厚土风土民情,不仅吸引了几多文人骚客的目光,而且激发了诗人们的遐想,让一首首诗词流传至今。

如今,72万平方公里范围,从城市的角落灯火到工厂的每条生产线,再到山村里的每一盏灯……不用烧一块煤依然正常供电,这没有明显感知的切换背后,酝酿的是能源转型的大动作。

为何是青海?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处三江之源的青海“富光丰水风好”,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优越,是清洁能源资源大省、富省。如,太阳能资源是全国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仅次于西藏的第二高值区,理论装机容量可达47亿千瓦,约占全国的11%;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2187万千瓦,约占全国的3%,居全国第五位、西北地区第二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风能资源相对比较好,大部分地区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电场建设条件良好、开发成本小、运行保障成本较低。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加之广袤可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赋予了青海绿电实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是青海敢于尝试全部清洁能源供电的物质基础。

在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李青看来,青海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在于,电源结构合理,86%以上的是清洁电源,其中,非水的清洁电源已超过50%,同时电网联通广,可汇集甘肃、新疆、西藏等清洁能源集中送出。还有一大批光热、储能等新技术实验在青海开展,为今后大规模的应用了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表面上看,除了时间延长了,其他有啥特别?刘同德这样比方道,青海省面积相当于2个日本、1.5个法国,全部采用“任性”的清洁能源供电,需要十足的底气。延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增加多少个小时的问题,而是对全清能源供电体系一次考试。

刘同德给出这样一组数据:15天的时间,推进输电通道和调峰能力建设,通过大电网实现全网统一调度和跨省跨区交易;较“绿电9日”火电再降22%;龙羊峡水库日均出库预计达每秒1030立方米;新能源日最大发电量预计7800万千瓦时,较“绿电9日”增加47%;期间,累计外送富余电量预计达11亿千瓦时……

“青海不仅有资源优势,技术支撑和机制创新是青海用清洁能源供电长达15天的杀手锏”。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祁太元看来,青海电网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整体呈现出“一大”“两高”“三平台”的特点。“一大”即形成互联互通的大电网,“两高”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高、省内负荷率高,“三平台”即实现智能电网调控平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和绿能大数据平台的深度运用。这些为深化和创新实施“绿电15日”活动提供了坚强保障。

“此外,我们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省内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打造了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规模集中光伏电站,还将富余清洁能源电量送到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地区消纳,有效提升了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刘同德补充道。

进取正当时

“风电、光电、水电”是青海的骄傲。近年来,青海省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重大产业和项目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30万吨纯碱、200万吨水泥、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2万吨碳酸锂、5亿瓦时石墨烯锂电产品、10万吨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板材、890兆瓦新能源发电项目、300兆瓦高原型风机制造、200兆瓦高倍聚光光伏装备制造……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战场,德令哈工业园区就像一个“聚宝盆”。

“这是一个规划占地面积402平方公里的光伏、光热产业园区,目前已入住光热、光伏企业28家,完成投资47亿元,建成并网发电项目40个,汇聚了槽式、塔式、单晶硅、多晶硅、高倍聚光等多种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方式,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局长沈良通过手机视频给记者介绍着这所光伏、光热产业园。

通过沈良的手机视频看到,在德令哈光热产业园区,有一个顶部像是一盏巨大耀眼聚光灯的集热塔最引人注目。它的排列并不是采集太阳能的光伏电板,而是用来反射阳光的玻璃镜面,这些面板也不全朝着一个方向围着太阳转,而是以不同的角度将阳光折射到集热塔。

如何将不同角度阳光折射到集热塔?记者有些疑惑。

参与研发这座集热塔的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樊玉华告诉记者,采光玻璃面板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可360度旋转并调整仰角。玻璃镜面将太阳能反射到集热塔形成热能,再转化成电能,而且这些电能是可以储存的,无论阴雨天还是夜晚,光热电站都可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电力输出。“这可是我国首座投运成功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樊玉华自豪地说。

据了解,目前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青海并网新能源装机已突破1227万千瓦,其中太阳能961万千瓦,风电266万千瓦,已超过1191万千瓦的水电装机,跃居青海第一大电源。379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已降为第三。

“风光天上来,电从空中走”。沈良告诉记者,随着清洁能源规模的不断扩大,青海在满足本省电能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建设的同时,以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把园区打造成为试验区特色鲜明,集研发、制造、建设、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协同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新能源产业及输出基地。

“未来,我们在稳步扩大新能源电站建设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相关投融资、研发设计、运营及管理等产业,构建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电站建设—运营维护—电能输送于一体的大规模、全产业链整体协同发展产业集群。”沈良这样说。

大道行远 无限“风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要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明了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

我们从《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2018-2020年)》看到:建设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立足塔拉滩和切吉富集风光资源、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河段投产的水电,建设海南水、光、风可再生能源基地,多种电源互补外送至中东部地区。建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立足全国最好的光照资源、大面积荒漠化土地、丰富的熔盐资源,建设海西光热、光伏、风电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构建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搭建新能源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如今,被誉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青海,正奋进在绿色、高质量的清洁能源之路上,可问题也随之凸显。”刘同德表示,虽然青海清洁能源资源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各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清洁能源资源大省的优势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优势,资源、土地、水光互补三大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还需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同时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对青海电网安全稳定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布式电源并网、电动汽车接入等,需要更加可靠、坚强、智能、灵活的电网来满足清洁能源的发展。此外,在满足本省消纳的前提下,清洁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青海目前只有海南至河南特高压输送通道在建,随着清洁能源基地的不断建成,富余的清洁能源消纳还需研究建设新的特高压通道。

“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刘同德建议,青海依托优越的能源资源禀赋,不断研究探索以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为重点,努力构建水、光、风、核、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优化开发水能资源,开展提高光伏转化率、延长光热储能时间、降低储能成本等重大技术攻关,提升风能综合利用水平,研究核能发电等工作。同时,加大对青海坚强电网的建设,加快青海第一条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工作,研究推进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送通道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将青海打造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清洁能源示范省、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综合试点省。

李青给出的建议是未来青海在全清能源发展上应在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同时,着力打造四大清洁能源基地,主动应对清洁能源消纳不足,加快建设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展重大问题谋划研究,化重点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夯实能源高质量发展基础。此外,还需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省,增强能源发展活力动力。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刘同德 李青 政协委员 能源 青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