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评比材料多、杂事负担重、岗位抽调烦:谁“抢”走了教师们的教学时间?

2019年10月23日 15:51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南京10月23日电 题:评比材料多、杂事负担重、岗位抽调烦——谁“抢”走了教师们的教学时间?

新华社记者陈席元、杨知润、杨思琪

今年9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记者走访发现,评比考核过多、无关社会事务进校园、频繁抽调中小学教师等“槽点”仍在多地存在。

时间被谁“抢”走了?

——写材料、填表格,部分教师被“逼”成“表哥”“表姐”。三十岁不到的彭老师在东部一所小学任中层干部,旁人看来前途无量的他却已决定,满5年服务期后就离职。“为写材料长期加班,好在妻子也是教师能体谅,不然家早散了。”

彭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但凡有活动他就要加班整理台账,“方案、成绩、总结、配套的留痕图片、视频,一个都不能少,还要上传APP。”

“现在不少社会工作项目都搞‘进校园’,其中不少和学校没啥关系,但都成了老师的‘材料’重担。”江苏一知名教育集团负责人说,“比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周期是三年,三年的材料摞起来能有一人高。如果这次没评上,还得再搞三年材料。”

——扶贫任务过重且缺乏实效。“‘扶贫大过教学’,这是校长的原话。”记者采访某县一名高三教师时得知,当天一场扶贫会从晚上8点开到了10点,她近11点才回到家吃上饭。

“督查组下乡镇,要求学校对口帮扶的老师跟着,主要是填手册、拍照、打卡签到这些重复劳动。”她说,“现在拖慢了复习进度,学生们都很着急。”

——“在线负担”繁重。有一线教师透露,因为教育系统人数众多,各种APP下载、公众号关注、朋友圈点赞、网络问卷答题等“在线负担”往往被硬塞给老师们,不少甚至还溢出成为“家长负担”。“经常要发动孩子和家长,班主任在群里督促,家长截图留证,为网上拉一票到处求人,家长们也有厌烦情绪。”一名小学校长说,“‘家校合作’不应是这样做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病灶”

“给老师减负刻不容缓了。只有学校和老师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减少学生负担。”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校长韩明耀说。

专家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些地方教师难务正业的“病灶”。有教师反映,“迎检首先就是写材料,有材料才能证明你做事了,现在‘文来文去’太多。”

“不少教师下乡扶贫成了填表做数据、拍照打卡,就是空对空。”一名结对3户贫困户的老师则认为,“教书育人本身也是扶贫扶志的一种重要途径,老师不是万能的,扶贫任务应当切合实际。”

官僚主义形成的负担也在“蚕食”教师们宝贵的精力与时间。东北一名教师告诉记者,有校领导把县领导写的文章发到学校群里,要求每个老师转发、点赞,并且截图发到群里。

冀中某镇教育办周主任称,有的领导干部“万事甩基层”,有工作用基层“顶缸”,出问题要基层“背锅”。还有的干部政绩观扭曲,把“搞形式”当工作成绩,拼命“包装”政绩,给下级造成额外负担。“一些地方教师队伍受害不浅。”

还有乡村小学校长反映,教育部门倾向于从基层学校借调人员,造成学校剩下的老师人均工作负担更重。记者走访东部某县教育局宣传办发现,该部门7名工作人员,有5人实际上是编制在基层学校的教师。

专家:保障教师主业时间需强化顶层设计

今年9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记者发现,虽然教育部也多次表示将出台相关举措,但各地仍缺少系统、具体的措施办法。受访基层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界专家呼吁,刹住侵占教师教学时间这股不正之风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纠正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方式,多到现场、重实效。“像校园安全、德育,这些检查确实是必要的,但形式也应改进。”一名小学校长说,“如文明校园评比,一人多高的材料检查组往往就扫两眼,怎么对得起这么多纸张,还有背后的财力物力人力?”

落实依法治教,从源头上精简检查评比活动总量。河北临漳一位中学校长建议,专项清理“进校园”项目,严禁侵占正常教学时间、德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时间,控制任务摊派,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

“让管理的归管理,教学的归教学。”韩明耀介绍,今年邱县积极给基层学校、一线老师减负,“我们将教育学生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放在第一位,明确职能和分工,不让与教学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增加教师负担。”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教师 教学 材料 时间 负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