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狄 青:读书人孙权

2019年12月13日 12:55 | 作者:狄 青 | 来源:今晚报
分享到: 

从前读“三国”,对孙权比较模糊,一定要说有什么特别印象,就是没什么特别印象。总体感觉他像“边缘人物”。原因嘛,明摆着,一来无论陈寿还是罗贯中,哪怕说书的袁阔成跟单田芳,他们把力气都用在曹操跟刘备身上了,连董卓诸葛亮这些人感觉都比孙权着墨多;二来孙权经历简单,既不像曹操由左征右讨到擅权厚黑,也不似刘备从织席贩履到黄袍加身,孙权的王座是继承来的;三来《三国志》作为正史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一点好解释,曹魏政权系由东汉政权禅让而来,而在古代,“禅让”是一种被正统思想接受的立国方式,尧舜禹之间就是禅让关系。换句话说,曹魏政权传承了传统王朝的某种正统性。而刘备虽为一介平民,但其汉家血脉是被庙堂与民间普遍接受的,所以在以野史成分为基础演绎而成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又被全力塑造为“正面人物”,而孙权嘛,却怎么看怎么像是个富二代。

但东吴政权却是三国中最后一个被统一的。固然有长江之护,但显然与孙权苦心经营分不开。一个政权的延续就像一座大楼的延年,关键是要看地基打得是否牢固。而东吴的地基无疑是打得牢固的,这显然与孙权的知人善任有关,但我以为与孙权骨子里是个读书人也有很大关联。

孙权与哥哥孙策关系不好。孙策有三个弟弟。四弟孙匡最得孙策喜爱,孙策生前把老爸孙坚的爵位都让给了四弟;孙策与三弟孙羽最谈得来,而孙策还有个儿子叫孙绍,子承父业没毛病。可谁都没想到,孙策临终前却把二弟孙权唤到身前,这一举动连周瑜和张昭都大吃一惊。《三国志》中道:“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孙羽),而策呼权,配以印绶。”并语于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权不会打仗,有限带兵打的几仗皆以失败告终。但他19岁“坐领江东”,却执掌政权52年,是东汉末所有霸主中执政时间最长的。其建都建业开南京作为国都历史,又迁都湖北鄂州,并将其改名武昌,意“以武而昌”。而当统治稳固后,他于公元229年称帝,又将国都由武昌迁回建业,由此开启了中国数百年的六朝时代。

孙权不会打仗却会用人。与他父兄及曹操、刘备皆不同,孙权对他手下掌管兵马的统帅有一个基本要求,那便是读书。周瑜自不必说,鲁肃原本就是读书人,而陆逊家世为江东大族,其随祖父庐江太守陆康所读之书甚广,以博览群书而闻名。相比之下,只有吕蒙算是大老粗。于是孙权多次敦促吕蒙读书,吕蒙却以军务繁多推辞,孙权就以自己为例:“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有我事务多吗?我天天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他还告诉吕蒙自己的读书经验,五经中“易”可不读。《易经》是“揣度未来”之书,其治国思想不适合东汉末年乱世,也与孙权“外儒内法之道”颇有不同。而且三国时期“四书五经”概念尚未根深蒂固,没有说念书就一定从四书五经念起。这也可视为孙权懂得因材施教。

后鲁肃到浔阳找吕蒙议事,十分吃惊地发现,眼前的吕蒙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该另眼看待了。”这次见面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两条成语“吴下阿蒙”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鲁肃死后,吕蒙接江东帅印,设计袭取荆州关羽,是一个爱读书的将领打败另一个爱读书的将领。

多年前,我曾到浙江富阳场口镇。那里有一座真潭讲寺。孙权年少时曾在此闭关读书,陪他一起读书的有后来成为其左膀右臂的朱然等人。真潭讲寺三面环山,民国初年郁达夫也曾于此读书。当地人讲这里是风水宝地,寺前有乌龟潭,当地有灵龟出水伴孙权读书的传说,福地也。因孙权多年于此苦读,所以场口镇又称“孙权故里”。镇上有孙权书坊和孙权塑像,塑像手握一卷竹简,不像东吴大帝,倒像个读书人。当时我便想,所谓英雄奸雄枭雄都乃过眼云烟,被后世称其为读书人,怕是孙权最希望的吧。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孙权 读书人 读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