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距离的接近、市场的开放驱动着融合,但特殊利益让地方政府难以割舍

珠三角一体化 仍须破壁垒

2014年05月20日 13:45 | 作者:贺林平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广东地方媒体不久前刊登了一则新闻,讲的是该省出台一个红头文件,提出“统筹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珠三角‘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都市区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虽然只是小小的“豆腐块”,却再次明确了广东省的态度,给人以憧憬。

  不过,仅仅几天后,珠三角两个挨得最近、也被认为最有融合前景的城市广州、佛山,却相继传出消息,听来颇为意味深长:首先是广州搁置许久的“限外”有了时间表——2017年底前,对长期在本地使用的外市籍中小客车,在高峰期进行适当限行;又过几天后,佛山市副市长许国在一次座谈会上透露,佛山一环高速化改造已获省政府批准,意味着这条免费通行近8年的快速路,将实施全路段收费,但本市籍约130多万辆车(已交了本地年票费)却可免费通行。

  这两件事,摆在“珠三角一体化”这个大背景下考量,令人五味杂陈。

  珠三角,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9市,以占广东省不到30%的土地面积,聚集了50%的常住人口,创造了超70%的生产总值。长期以来,距离的接近,市场的开放,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驱动着珠三角的自然融合;2008年12月《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又为珠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政策的“尚方宝剑”和行政化的驱动力。

  但是,与社会的高期望值相比,珠三角一体化进展有明显落差,可谓且行且艰难。长期行政区划的壁垒,形成了固有思维定势和体制惯性,使地方政府顽固地守护着自己的边界;背后,更有各自特殊的地方利益,像“领土”一样难以割舍。

  珠三角各市距离不断“靠近”

  在东莞人的印象中,东莞大道和鸿福路交叉口,已经拥堵了一两年。这里地处外地进莞的必经通道和市行政中心区域,平时车水马龙,但如今中间半个路面被围蔽着,仅留下靠路肩的三车道;再加上左转道被彻底封闭,往往要连等三四个红灯,才能彻底通过。不过,知情的东莞人并无怨气,“里面正在建城际轻轨,通车以后,到珠三角其他地方就方便多了。”

  事实上,早在1989年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之一广佛高速建成通车后,珠三角各市就开始了不断“靠近”的步伐。到2012年12月31日,广珠城轨全线通车,省会至佛山、江门、中山、珠海等珠三角西岸城市也实现了1小时内到达。再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三条快速交通线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广东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和香港、澳门两个经济特区完全串了起来。

  对于距离的缩短,珠三角市民感受是最真切的。“到东莞、深圳,甚至香港都很方便,十几二十分钟一班车,随到随买票,买了票就上车,打个盹就到。”在广州东站,一位乘客将广深和谐号比作“公交式铁路”。而在广佛之间,不论是坐地铁、公交,还是开车,都能很方便地实现两座城市间的“穿越”,快捷而且便宜。

  由此带来同城化的“候鸟”生活,也早已不算新鲜。记者认识的很多人,在房价较低的中山、佛山安家,每天乘坐城轨、地铁到广州上班,到站后顶多再换乘一趟地铁,路上时间不过1小时多一点,耗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并不比广州城内居民长多少。

  推进一体化,统筹很重要

  在5月18日的广东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推进一体化,统筹很重要。据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介绍,通过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切实推动了区域大气污染和跨界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2013年,珠三角地区淘汰“黄标车”13.8万辆,完成锅炉整治、油气回收等大气治理项目2644项,珠三角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印发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积极推行重污染流域治理“河长制”,有力推动广佛跨界河流等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珠三角9市去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稳定达标。

  “广州、深圳、珠海牵头的3个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融合发展还有待深化,省级层面对全域一体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也有待加强。”李春洪建议,下一步在加强3个经济圈内部一体化的基础上,应促进3个经济圈之间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珠三角9市的一体化。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珠三角 一体化 广州 佛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