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7月14日 15:0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慧:

在中线干渠两岸建设生态涵养带

为有效防控调水干渠沿线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生活废污水点源污染的影响,确保一渠清水调北京,有必要像当年建设京九铁路生态带一样,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全程建设生态涵养带。具体建议是:

一、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涵养带工程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研商,在生态比较脆弱地段的干渠两岸各规划出50米至100米的生态涵养带,乔灌草花有机结合,形成生态防护林带建设主体;在条件允许的地段,可考虑再建设100米之外至500米范围内的生态过渡区或缓冲区,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混农林业和城镇绿地,进一步把生态涵养带打造成沿线的生态走廊、生态屏障和风景优美的生态景观,确保干渠水质安全。通过制定统一规划,按行政区域加快实施。

二、 建议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涵养带因地制宜建设生态调节湿地。建议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加强规划和指导,在维护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按照自然河流水系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兴建人工湿地群,每100多公里应建设一处小型湿地,以最大限度起到涵养水源并净化水质的作用。

三、 建议加强科技支撑工作。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跨度大、地域广,自然条件复杂和沿线人类活动强度大,亟须加强设计、勘测、监测、科研工作。通过加强科技支撑,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全线生态涵养带建设的质量和功效,更好地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叶冬松:

把中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生态走廊

河南省为恪守“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承诺,狠抓规划的实施,狠抓点源污染综合治理,狠抓面源污染治理,狠抓核心水源区扶持政策落实,狠抓对口协作工作落实。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落实不到位,二是水质监测机构不健全,三是生态补偿力度不够,四是库区渔民生活困难。为此,我建议:

进一步落实有关规划。一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实施办法,明确项目、经费,将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将治理与生态建设、建立水质保护长效机制统筹规划;三是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要求,尽快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进一步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建议尽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规划推进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进度节点,加强督导和责任追究,确保直接影响水质安全的重点规划项目顺利完成。

进一步强化水质综合管理。一是加快渠首环境保护中心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水源区水质自动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二是加强综合执法检查。

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水源区生态补偿力度;二是设立核心水源区水质保护基金;三是尽快出台库区网箱养鱼取缔后对渔民的补偿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张桃林:

加强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主要表现为:养殖污染排放量大、占比高;农业化学投入品流失严重;农村生活源排放控制难度大。

二、 已开展的污染防治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已开展的工作包括: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深入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仍存在的问题有: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较弱,缺乏支撑整个流域层面的系统性集成性技术;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三、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思路与对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城乡环境保护相协同;坚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相统筹;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坚持体制机制与环保目标相顺应。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完善监测体系,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和预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建设,在典型流域和重点区域,积极应用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农业清洁生产集成配套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三是突出抓好规模化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实施好污染防治工作。四是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实物补贴、价格减免等方式,引导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资料和清洁型农业生产技术。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生态 水源 保护 水质 库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