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政策需给力

——全国政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4年09月29日 09:00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常委姚克:厘清医养边界防控医养结合的医保基金风险

 

  医养结合,是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和生命质量,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随着医养结合的深入推进,医疗保险基金审核监管难度加大,医保基金运行将难以为继。为此建议:

  一、 厘清养老和医疗边界,加快建立评估机制,避免“救命钱”被侵蚀。一是厘清养老和医疗边界。卫计、民政、人力社保部等部门组织专家研究甄别老年医疗护理和养老照护服务项目,科学厘清两者边界,发挥医保基金“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二是建立医疗和养老评估机制。人力社保部门要加快建立评估制度,组建由相关专业医生组成的评估专家库,借助医院信息化系统,依据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对超出该病种平均住院日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并出具意见。三是建立医保诚信监控机制。

  二、 改革老年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扩大医保筹资渠道,防止人口老龄化带给医保的隐性风险加剧。一是扩大老年医疗保险来源。财政要加大对退休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资金投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增长机制。调整退休人员不缴费政策,设定过渡期要求参保单位和退休个人缴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二是扩大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建议将国有股减持所形成的社保基金按一定比例划拨给医保基金;统筹福利彩票公益金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老年人医疗保障事业;发行医疗保险债券等。三是引入商业保险参与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管理。

三、 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老年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加快推进康复养老护理一体化。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并试点推动。将老年护理从老年医疗保险中剥离,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参与的护理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康复养老护理一体化。

 

  全国政协委员范利:积极推动医养结合进家庭社区机构

 

  目前我国在养老模式上还普遍存在“医”、“养”分离的状况,主要问题是医养结合的制度支撑不够、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匮乏、医养结合服务的技术装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医养结合型护理人才紧缺等。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约2亿老年人,其中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建议采取分类扶持的办法,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社区模式建设。一是医养结合进家庭,确保“居家养老”有活力。二是医养结合进社区,确保“社区养老”有保障。三是医养结合进机构,确保“机构养老”有水平。

  为此,需要加快配套改革,建立规范有效运行机制。具体建议:

  一、 因地制宜,制定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构建养老、照护、保健、康复、临终关怀服务于一体的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针对被服务老人中慢性病老人、残障失能老人、癌症老人特点,分类建设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满足不同类型患病老人医疗需求。

  二、 部门联动,加快完善政策保障。各级政府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尤其民政、卫生、人社、财税等部门,应联手抓好养老机构建设。重点加大现有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

  三、 加大投入,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整合医药卫生和养老社会资源优势,引导示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合创建新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鼓励社团组织承接部分政府职能。

  四、 建立职业化、规范化的医养结合型服务人才长期培养机制。创新医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引导并鼓励医学院校招收老年医学护理和老年照护专业的学历教育,及时大量补入社区和养老机构,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年龄和知识结构。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医养结合 社区养老 老龄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