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汉字听写大会落幕 成人听写团正确率仅为8%

2014年10月09日 10:09 | 作者:金力维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决赛选手

决赛选手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金力维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决赛上,成人听写团的正确率仅为8%,这还是因为聚齐了复赛以来每场成人听写团正确率最高的最佳个人,才得以提升。事实上,电视机前的大多数观众恐怕在选手们写出正确字形之前,都很难复述出拗口的读音。那么组委会希望的“焐热”汉字的目的达到了吗?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的生僻字又真正能从书本里走入生活“起死回生”吗?

 

  比赛应该这么“难”吗?

  正方:生僻字传承中华文化  反方:又陷入应试教育怪圈

 

  第二届《汉字听写大会》观众明显感觉题目难了,“高冷”、“考古癖”、“语文奥数”等评价屡见报端。然而与之相应的是,赛场上的小学霸们的表现比去年更令人瞠目结舌。总决赛上,一些考题连季羡林的弟子钱文忠都惊呼“不认识,也从来没见过”,但小选手写起来果断、坚决,落笔无悔。看着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表现优异,教育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却并不为之兴奋,反而竞相提出种种隐忧。质疑节目组故意提高难度,让参赛学生再次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建议作为一档字词类节目应全面考核选手汉字能力,引导大众规范使用汉字,而不能误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能否写对生冷偏僻字以及写对多少生冷偏僻字来判定胜负。例如,有选手将“老妪”的“老”字下面的“匕”写成了“七”被判错,这就是很好的启示。专家建议,“越是简单、常用的字,越是严格进行考核,哪怕是倒插笔也判错,比起答对生冷偏僻字赢得掌声来,不是更有教育意义吗?”

 

  针对这些质疑,大赛总导演关正文坦言在准备节目时便已经预测到会出现不同声音。但他坚称,比赛题库并未超出去年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范围在8105个汉字内。如果第一届听写大会是为了让观众亲近文字本身,那么第二届的口号“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则更注重文字背后的价值。他认为:“很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常用、简便为文字表达的价值取向,这样下去,就会影响我们母语的品质,蕴藏在古老经典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就难以得到传承,我们民族的想象力、思考力也会受到影响。”

 

  从纯学术的视角,语言学家认为汉字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那些不具备实用性的汉字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活”不过来。但关正文反驳专家说:“他们忽略了一个史实。我们现在的母语状态,并不是一个自然淘汰的结果,而是一个被人为干预和破坏的结果。我们经历过‘文革’彻底废除经典的年代,母语的状态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反思和解决。”

 

  此次比赛中,有一支由五名在华学习的异国少年组成的国际联队,外国学生站在中立视角,他们的观点或可参照。他们认为,《汉字听写大会》并不是咬文嚼字,生僻字对中国文化非常重要。中德混血的李玛克认为,越是生僻的汉字,越应被民众了解,“生僻字正是中文和其他语言文字最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文化根源所在,不应该被遗忘。”美籍华裔女孩肖千禧生于美国,成长于加拿大,七岁时随父母返京,开始正式学习汉语。她告诉记者,“《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及对华人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提醒大家汉字书写的重要性,解决提笔忘字的问题,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一些生僻字在节目中出现,那些蕴藏在汉字中的文化,也为人所知。”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汉字听写大会 成人听写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