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汉字听写大会落幕 成人听写团正确率仅为8%

2014年10月09日 10:09 | 作者:金力维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冷僻字能“复活”吗?

  正方:冷僻字表达更准确  反方:冰封词汇很难焐热

 

  节目组在每场比赛的题库中挑出一个日常生活用语中已难再见的古词,在网络上推广,意图使那些封存在古籍中、呈冬眠状态的文字,重新获得生命,在网上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今早地铁上遇见一个葳蕤的女子。”“周末咱们上哪搴芳去?”焐热行动开始后,打开微博、朋友圈,时常会看到这种用“网络热词”造的“神句”。这些新鲜古词成了一种时尚,在都市白领当中尤为流行。“微博、微信聊天中加点古典词显得很有文艺感, 总比夹杂着外语的句子好,还有朋友决定给自己尚未出生的宝宝起名叫葳蕤呢!”白领朱小姐觉得用冰封字词很有趣。首期焐热词汇“葳蕤”上线24小时后,参与者达到119万。第二期词汇“搴芳”,仅半天参与者就突破百万。总导演关正文认为:“这种呈现方式更具有互动性和网络特征,更能体现当代中国人传承祖先文明成果的普遍热情。”

 

  然而,将文言书面用语嵌在日常口语中的游戏玩法真能“焐热”那些近于消亡的汉字?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在智能手机终端的背后选取、复合、再生并使用海量的信息,实用、鲜活、有趣正成为信息海选的兴奋点。当“焐热”的汉字不再有趣又无实用时,它们会不会迅速地冷却并再次被遗忘?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新民晚报》撰文委婉指出,“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其中词语是最活跃的。新生的词语不断涌现,比如卖萌、雷人,有些词语则逐渐淡出,以致成为语言化石。葳蕤是一个冷僻词,在文学作品中不时见到,但搴芳、翊赞之类,似属于死亡词语;考这样的词语,作为竞赛情有可原,但从语言发展来说,我意不足为训。”他进一步补充,“词语的冷热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有些冷词一旦有了现实需要,便可能枯木逢春,比如前几年的‘守望相助’。但人为地焐冷为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也认为,冰封词汇有热用的可能,如“槑”、“囧”等字,但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他说:“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弘扬传统文化,而生僻汉字想要真正‘解冻’,重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是很难的。”

 

  这个问题上,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持同样观点。参加第二届《汉字听写大会》的北京十二中,两位带队老师接受采访时均表示,不赞同孩子们将这些难字“实际应用”。一方面,“单个一两个词写在作文里没多大意义,任何一个词都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从务实的角度考虑,老师们认为学生在作文里用生僻词可能影响成绩,因为有些词判卷老师也未必认得。老师说:“太过于晦涩的表达并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我们还是提倡作文规范,表达得要让所有人都明白,用相对来说比较实用、常用的表达最好。”和老师们的想法不同,汉字听写大会的小选手们热情积极地期待能将更多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觉得是一件很“酷”的事。十二中的刘宇昂说,自己会用点燃爝火代替点燃明灯,写草木葳蕤代替草木茂盛,因为这样可以显得文章更有文化味,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强大很文艺。

 

  在书面用语的范畴里,这些经过数月浸润在文字训练中的小选手们体会到了比赛总导演关正文的用心。关正文曾举例说:“比如‘笑纳’是特别宽泛的表达,而‘哂纳’则更有一种调侃的意味,当中传递出的幽默感是‘笑纳’不能涵盖的。而‘剀切’对于‘切中要害’的表达比‘恳切’、‘中肯’更为痛快果决,那种力度和快感也是别的词语难以替代的。‘哂纳’、‘剀切’的存在让我们在细微表意上多了一个层次,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他认为,在语言的美感营造上,词语的丰富性也功不可没,因为语言的美感和节奏、音韵都息息相关,如果词汇量少的话必然会破坏其节奏和韵律。比如“葳蕤”在古诗文中很常见,这个词语特别美,对节奏、音韵的调节是不可取代的。

 

  然而,在网络上焐热冷词的大多数人却是将古词嵌入口语造句。因此,冷词焐热行动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冷僻词汇是古代文言文书面用语,时过境迁后,已不符合现代汉语的发音习惯,读起来极拗口,写在正式文章里或可增色,但网络上发动全民造句,在全无语境的情形下,生硬混搭,显得也不严肃,被网友拿来搞笑,如此“焐热”难免尴尬。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汉字听写大会 成人听写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