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新曙光新曙光

焦裕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4年12月25日 12:16 | 作者:张磊 靳燕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焦裕禄在兰考参加劳动。

焦裕禄在兰考参加劳动。

 

 

  县长发言跑题了

  焦裕禄的事迹最初是从一次全省性会议上发言开始的。

  1964年5月下旬,也就是焦裕禄刚刚去世不久,河南省召开了一个全省性的沙区造林工作会议。按照会议议程,上午由4位沙区造林先进县的县长发言,每人发言40分钟。

  第二位发言的是兰考县的县长。但县长在发言过程中却跑题了,“沙区造林”越讲越少,而带领人们进行“沙区造林”的焦裕禄事迹越讲越多,他把“沙区造林”经验交流会讲成了焦裕禄事迹报告会。

  人们深受焦裕禄事迹感动,没有一个人提醒这位发言跑题的县长。一个小时过去了,主持会议的副省长王维祥并没有让他停下来,反而让他继续讲,不受时间限制。

  县长一口气讲了两个半小时,全场400多人都听得泣不成声。王维祥副省长立即宣布转换会议主题,下午全体讨论焦裕禄事迹。

  会议结束后,河南省委做出向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学习的决定。4个月后,新华社的记者到兰考进行采访,1966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引起全国轰动,才在各地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焦裕禄”打动了记者

  2009年初次参观焦裕禄陵园时,习近平同志就提起,在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我们也流泪了。”

  而这篇将焦裕禄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通讯,它的产生又何尝不是笔者与逝者心灵的相拥相融,构成了这篇重要稿件独具魅力的情感力量。

  开封———杞县———睢县———宁陵———民权,穆青一行乘坐的吉普车一路走过。按照新华社记者周原的安排,他们在这些地方只是短暂停留。

  1965年12月17日上午,穆青一行走进兰考县委大院。

  刘俊生,还有焦裕禄的秘书李忠修有些紧张,他们拿出了珍藏的焦裕禄的三件遗物,一双旧棉鞋,一双破袜子,一把破藤椅,还有焦裕禄生前仅有的几张照片。

  时光在这一刻倒流……

  大家的心被撞击着!撕扯着!震撼着!一屋子人包括几位记者早已哭成泪人。穆青悲恸得不能够自拔,他站起身,在屋子里不停地来回走动,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

  窗外夜幕降临,穆青心里翻江倒海。周原推门进屋,穆青劈头吼道:“写!现在就写!立即就写!这么一个县委书记很少见到。他这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又这么热爱他、怀念他,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部的优秀品质。不把他写出来,我们就对不起人民!”他接着说,“今晚继续召开座谈会,把县委了解焦裕禄的人召集起来继续谈。”当晚,参加座谈的人除了刘俊生、李忠修,还有除“三害”办公室主任卓兴隆,经常跟焦裕禄下乡的张士,以及陪焦裕禄看病的赵文选等。哭声、谈话声一直持续到深夜……

  第二天,穆青一行先是去了黄河拐弯处的险地东坝头,之后又去了韩庄、张庄等村子。兰考成为穆青一行人情感无法承受之地,他们在这里吃不下、睡不着,开口就感动,去哪儿都想流泪。最终,穆青决定,离开兰考,去距此地最近的开封写稿。

  穆青给每个记者分配了任务,周原写焦裕禄通讯初稿,冯建写一路跑下来的豫东抗灾全景通讯,另外两个人写评论。穆青不停地在几个房间走动,像个“监工”。半夜他走进周原的房间,看到稿纸上有一句话:“他心里装着全体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不禁击掌叫绝:“好!这样的话多来几句!”

  一天一夜没有停笔,12000字的初稿,周原挥泪一气呵成。穆青、冯建带着这份初稿回到北京。

  穆青首先向当时的新华社社长和《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汇报。那天吴冷西很忙,他对穆青说:“没空。”“只要半个小时。”穆青坚持。听完汇报后,吴冷西连声说:“写!发!”同时,吴冷西让他先在新华社内部做个报告。结果那场报告,台上的穆青泣不成声,台下的观众哭成一片。

  稿子先由冯建修改,再由穆青修改。第7稿改好,穆青再拿出给吴冷西看。吴冷西通过。

  穆青让人把稿子打出清样,寄给周原,让他带着稿子到兰考校对。一再嘱咐:“必须保证全部事实绝对无误。”

  周原带着稿子到兰考,正赶上县委召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会议。县长张钦礼拿着稿子在大会上念,刚一念就流泪不止,念不下去了。卓兴隆接过来念,他哭得更厉害。周原只好自己念,中间几次哽咽无语。就这样,一篇稿子换了三个人才念完。在场2000多名干部哭成一片。最后除订正了几个人名地点,大家都认为事实全部准确,一致举手通过。

  稿子终于完成了。1966年2月6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编辑:曾珂

1 2 3 4

关键词:焦裕禄 兰考 焦裕禄的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