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看病可以从看手机开始

2015年03月05日 14:55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难整合:线上线下各自为战

 

  一边是令人垂涎的梦想,另一边却是让人头痛的现实难题。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线上与线下似乎都在孤军奋战。

 

  线上企业凭借移动技术搭建了移动医疗平台,并吃力地争夺着医生、公立医院等线下资源;在依旧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移动医疗的发展又是另一番模样。

 

  刘帆介绍,除了实现让患者在手机上挂号、缴费、查询检验报告外,北大人民医院还运用移动医疗技术方便了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比如,大夫在办公室之外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了解病人的信息、安排床位、查看检验记录、进行记录等。

 

  但是医院的移动医疗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信息孤岛。林文斌指出,医院在进行医疗信息化时,每个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都不统一,造成相互之间信息不通、各自为营,所以医院的移动医疗发展也有这种“后遗症”。

 

  在刘帆看来,现在线上的移动医疗企业和线下的医院各自掌握着各自的资源,医院从线下往线上做,劣势是它只有一家医院的资源,而线上那些厂商,拼命往线下做,却很难把自己的平台连接到医院来,因为医院不愿意对它开放。

 

  这与中国医疗行业的特点有关。林文彬分析,一方面医院占据丰富的医疗资源,它们对于向移动医疗企业开放这些资源并不积极;另一方面,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医疗监管机构没有持很开放的态度,医院在与移动医疗厂商合作方面自主权并不强。这种情况势必造成线上与线下移动医疗发展的割裂。

 

  尽管这样,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线上移动医疗的发展一定要依托于线下的医疗资源。但是二者会不会快速地匹配上,要看国家政策上的导向。”林文斌说。

 

  刘帆也认为,未来的医院一定会与线上资源融合,像网店和实体店一样实现线上、线下互补。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刘帆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我认为一定是商业模式来推动的。”

 

  好迷茫:商业模式仍不成熟

 

  医者不能自医。移动医疗戳中了患者就医的痛点,却仍未治愈自身的痛点——商业模式。

 

  现在很多移动医疗APP仍处于烧钱状态。以医患在线咨询平台春雨医生为例,患者可以免费向医生提问,医生回答患者的提问后可以从春雨医生获得报酬。虽然春雨医生设立了患者付费标准,但是有统计显示,免费享受服务的人群依然占据绝对主流。这种烧钱模式主要靠融资来维持。

 

  “靠风投往前走,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因为它不会长久。最终还是要去赚钱的。”刘帆说。但是怎么赚钱?赚谁的钱?刘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美国,有一种专门为哮喘病人开发的移动医疗应用,能够记录病人的用药间隔和用药量。这种移动医疗应用由医生为患者提供,并最终由保险公司买单。其背后的逻辑是美国的医生按诊疗质量来收费,而这种移动医疗应用恰恰可以证明医生的诊疗效果,所以医生愿意将其提供给患者,并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但是显然这种模式在中国是水土不服的。

 

  林文斌分析,移动医疗可能的付费主体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制药企业或药店、保险公司等。但是在中国,医生、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是移动医疗企业争夺的资源,不可能付费;患者按说应该为享受到的移动医疗付费,但是他们往往会把互联网与免费联想起来,付费意愿并不强烈;由其他主体付费的模式仍在探索,远未成熟。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现在谈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可能还为时过早,因为移动医疗甚至还没有吸引来足够多的用户,没有建立起患者和医生对在线医疗的信任,没有培养起患者在线医疗的习惯。“目前来看并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但是它肯定是有商业价值的。”葛甲说。

 

  也许,会有一个哥伦布,在“医疗的大航海时代”找到最佳航海路线。

 

编辑:赵彦


01 02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移动医疗app 移动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