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高端职业农民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2015年03月11日 18:58 | 作者:李彬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李彬)两会上,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界委员讨论的重点,但在全国政协委员许皞看来,与粮食安全相比,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水平、用生产技术科学化来为其提供动力源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用信息化来武装现代农业、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让农业走上市场化与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这都需要高素质的各类农业人才去实现,其中一线操作的农民是实现这些事物落地,最终发挥效力的人力基础。”许皞表示。

 

  在他看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说明这已经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其中突出的焦点,就聚在了“谁来种地”、“地如何种”这个问题上。

 

  事实上,这不是许皞第一次关注此问题。早在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许皞就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未来谁会种地》的文章,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还不断接到一些读者的来信,跟他探讨未来谁会种地的问题。

 

  “那时我已经发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许皞说。

 

  他从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入手,分析判断未来农业将会出现“用工荒”,农村适龄人口不会种地的问题。

 

  此后数年时间,他一直关注研究此问题。今年两会上,许皞提交了一份《关于强化农业院校培养高端职业农民的建议》提案。

 

  “十年前我担心的是‘未来谁会种地’,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未来谁来种地’,如果再不重视,未来农业真会出现无人种地的现象。”许皞说。

 

  许皞分析,随着我国各业的快速进步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出现了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兼业农民日益增多、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总体素质偏低、总量仍然偏多等问题。

 

  “我国还有0.54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3%,出现了明显的‘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许皞说,而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还会有更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业,劳动力组成对现代化的综合农业知识和技术已到了难以接传的状态。

 

  许皞认为,随着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专业经营逐渐发育,农民职业化、高知识化、高技术化、高组织化是历史必然,这就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他们是现代农业理念和科技推广、应用的受益者与传播者,是现代农业中最活跃的生产经营主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力军。”许皞说,以往的培训更多的是针对小农户经营方式下的单项技术培训,这样的培训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

 

  “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新的培训体系和方式,这其中,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端新型职业农民最为重要,他们将成为其他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头羊’。”许皞说。

 

  对此,他建议,农业院校,尤其是省级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成为培养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阵地,国家应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使他们能够“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具体来说,首先要给农业院校适量公费招生名额,专门用于高端职业农民培养,并将高端职业农民资格认证等级列入国家职称系列,解决 “招得来”;其次要给乡村一定数量引进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的户籍指标,有高端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人员可自愿选择城镇或农村落户,鼓励返乡落户,解决“回得去”;三是按资格证书等级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其标准可略高于国家其他行业水平,解决“留得住”;四是要求规模以上土地经营单位、合作社、农场等必须有一定数量持有高端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享受国家相关农业优惠政策,解决“用得上”;五是设定专项奖励,对优秀用人单位给予政策优惠,对工作出色、贡献大的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给予物质奖励或资格升级奖励,解决“干得好”。

 

  此外,许皞还建议,在政策上,应对致力于回乡自主创业的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信贷、土地、税收、保险、财政、社会保障等优惠支持。

 

编辑:薛鑫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 提高农业机械化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