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四委员“会诊”互联网医疗

2015年08月26日 14:01 | 作者:蔡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50826008-zx5

熊思东委员

 

 

  熊思东委员:

  互联网医疗不应是“富人俱乐部”的新玩具

 

  无论你对互联网医疗有没有兴趣,这都是一次系统全面的医疗卫生领域大革新,是今后医疗卫生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互联网医疗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我们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看待互联网医疗,除了诊治以外,它还有健康教育、咨询、风险评估以及大量的医疗云服务,要针对需求,而不能炒作概念。

 

  要弄清楚互联网医疗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互联网医疗还是局限在北上广这些发达城市,作为“富人俱乐部”的新玩具,互联网医疗也就失去了意义。互联网医疗根本是要解决80%以上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人群就医需求,通过互联网医疗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罕见病和疑难杂症一般多发生在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差;另一方面,偏远地区群众的知识水平差,不知道如何使用互联网医疗。所以,我们要加强医疗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补上这一短板是互联网医疗的关键。

 

  落后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是解决互联网医疗的可接入性,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医疗问题的核心点。我们缺的不是一般的医疗,而是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紧缺,而且移动性很差。大型三甲医院都集中在大城市,而主要的疾病患者分布则并非在大城市中。因而互联网医疗可以成为目前我们国家用最少的医疗投入,最小的医疗队伍服务全世界最大的患者人群的关键。

 

  除了医生问题,我们还存在药品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特效药、少见药在基层购买特别困难;另一方面,我们缺少有质量保证的药品,假药、“回笼药”在一些地区泛滥。同时,我们还缺少专业药师指导服务。互联网医疗通过用药咨询和快递服务是可以解决这一块的问题的,而不用我们把很多药店开到乡村中去。

 

  另外,互联网医疗不应该只关注商业模式,更要强调它的服务模式。如果仅仅把互联网医疗看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把这个领域做坏。

 

  一方面,商业模式确实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动力之一,缺乏商业模式的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动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企业和社会资本融入进来,这确实是一个商机,是医疗卫生转型的机遇。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更是一种服务模式。服务模式就意味着不仅商家要参与,政府或者非政府的组织、福利性机构也应参与进来。

 

  所以,互联网医疗不仅仅是商机,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它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常态。

 

  (熊思东系苏州大学副校长)

点击下方数字或键盘上“←”、“→”键,可翻页阅读。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互联网医 医疗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 刘迎龙 张澍 范利 熊思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