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年轻乳腺癌”高发又凶险 早发现是关键

2015年10月26日 10:23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每年10月都是全球“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乳腺癌在全世界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恶性肿瘤第一位。乳腺癌过去曾被认为主要侵袭更年期以后的女性,然而近年来,乳腺癌频频将“魔爪”伸向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时有名人罹患乳腺癌的消息爆出。近日,微信朋友圈被滴滴总裁柳青刷屏,再次引爆乳腺癌话题。柳青发布内部信,坦承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并且已经做完肿瘤摘除手术,未来将回家继续接受治疗。柳青是企业家柳传志的小女儿,今年刚刚37岁,她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国家癌症中心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大癌,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6.81%。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较西方提前了10年左右,国外的女性发病高峰为55-65岁,中国女性则在45岁-55岁左右,近些年甚至提前到35岁。

  而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对年轻乳腺癌患者患病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诱发“年轻乳腺癌”的诸多因素中,和年长患者相比,经常有精神压抑和消极情绪体验对年轻患者的影响更大。徐兵河教授指出,受激素水平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老年患者要差,发病更凶险,比如今年1月年轻歌手姚贝娜就因乳腺癌复发不幸离世。

  那么,年轻女性该如何防范乳腺癌?哪些年轻女性更容易中招?徐兵河教授指出,预防乳腺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排毒”等方面共同入手,年轻女性对乳腺癌也应时刻保持警觉,“正确自检+定期检查”,双管齐下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亚洲乳腺癌年轻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西方达12%

  近年来,全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来自美国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约11%的乳腺癌患者年龄为35~45岁。而亚洲人群中年轻乳腺癌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西方,占亚洲所有乳腺癌患者的9.5%~12%。中国近年来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也疾速递增,成为年轻女性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体雌激素水平的持续升高会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徐兵河教授解释,雌激素是一种生理性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的速度或一定节律来释放。如果激素水平持续升高,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就会延长,继而影响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就可能诱发细胞恶变,导致患上乳腺癌。

  “中国女性的雌激素分泌相比20年前已明显提高,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从原来的14、15岁提早到11、12岁,而停经年龄却从40多岁推迟到了50多岁,这等于在无形中拉长了激素的分泌时间;与此同时,雌激素分泌紊乱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徐兵河表示,中止怀孕和更年期补充雌激素都会影响雌激素分泌紊乱,“女性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我们总对一辆本应匀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的话,一定会对车体内部结构造成损伤。”

  主持“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对年轻乳腺癌患者患病影响”研究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余科达副教授也表示,该研究对582例小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及540例小于40岁的乳腺良性疾病对照女性进行了近两年的跟踪调研。研究显示,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危险性是家族史阴性的年轻女性的2.4倍。同时,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未生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生育过的妇女高,而女性首胎正常妊娠年龄越小,患乳腺癌的危险也就越小。

  “年轻乳腺癌”诱因1: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婚姻不和谐

  研究显示,乳腺是对雌激素、孕激素反应极敏感的器官,女性很容易因精神创伤而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平衡,因此,长期不良情绪体验可能与乳腺癌变相关。

  “年轻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事业上升期又兼具家庭、社会责任,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和社会压力无法使其放慢节奏,” 余科达指出,当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年轻女性会感到生活“很累”,身体不适,精神压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并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与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抵抗力或使得机体的易感性提高,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危险。

  另一方面,年轻女性也面临着婚姻的巨大压力。上述报告还指出,夫妻离异或分居、丧偶丧亲等负面事件对女性情绪影响较大。这意味着,婚姻生活和谐对女性远离乳腺癌来说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年轻乳腺癌”诱因2:吸二手烟,烹饪中经常使用食用动物油,常吃豆制品

  我国女性主动吸烟率虽然不高,但却在家庭和职场中经常面临吸“二手烟”的困境。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如果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经常有人吸烟,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高1.6倍。除了职场中的“二手烟”,在家庭烹饪用油中经常使用、食用动物油,也是“年轻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还发现,尽管豆制品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降低,但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这一结果似乎正相反。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每周食用豆制品的频率比良性组要高,经常吃豆制品的患癌风险是对照组的1.237倍。不过研究者表示,这个问题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年轻乳腺癌”诱因3:“完美人格”+焦虑抑郁,高热高脂等西式饮食

  “年轻乳腺癌”的发病也与心理情绪问题有关,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中医的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祝东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对乳腺造成不良刺激,增加罹患乳腺疾病的风险。

  祝东升在和患者的交流中发现,相当多的年轻病友都有“完美人格”的倾向,那些凡事力求尽善尽美、遇不快常闷在心里的“好女人”无法彻底排解不良情绪,更容易焦虑、抑郁。

  “从性格和心理上看,东方人相对容易封闭自我,擅长压抑内心感受,” 祝东升说,东方女性不像西方人那样,在心情不好时乐于进行“心理排毒”。然而,不断累积的心理和情绪“毒素”恰恰是乳腺癌的诱发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近三十年来,西方饮食文化深刻改变了国人的“餐桌文化”,而受教育程度高、更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女性首当其冲。祝东升还提醒,亚洲人的传统饮食结构以素食谷物为主,换言之,身体机制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营养结构,一旦变成西方化的高热量、高动物蛋白质的饮食结构,就会吃不消,可能为乳腺疾病的发作埋下隐患。

  早期乳腺癌生存率可超90%,正确自检+定期检查可早发现

  尽管大家总是谈癌色变,但徐兵河教授认为,乳腺癌完全是一个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并有望治愈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术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如果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5年生存率只有16%。如北京市2008年罹患乳腺癌的患者,5年观察生存率已达到了83.96%。”徐兵河说,在欧美和日本、韩国,发现乳腺癌女性中有50%以上都属早期,而中国只有20%的乳腺癌属于早期。

  “目前,女性的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工作在一线城市较为普遍,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还远远没有普及。”徐兵河教授透露,中国人口协会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只有5%的女性每年会进行乳腺检查。如广东省20~64岁的妇女人数约2262万人,2014年参加乳腺癌筛查的妇女只有173万人,仅占7.6%。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也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强调,患上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实际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可控因素,比如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一类是知道可控但是难以避免的因素,比如工作时间和强度对乳腺癌发生率呈正相关,未婚未孕会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还有一类是可控因素,也就是说加强预防病患意识,注重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不抽烟、不酗酒,这些都会降低患病风险。

  卫燕呼吁,女同胞要学习乳房自检的方法,注意平衡膳食、积极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但她也提醒,自检不能发现所有乳腺癌,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筛查,“ 才能尽早发现乳腺癌。

  卫燕建议,20~35岁的女性至少每3年要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35~40岁期间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0岁以上(含40岁)妇女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并每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40岁以上(含40岁)妇女高危人群和45岁以上(含45岁)妇女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通常医生会在了解病史后,先进行手检,再结合彩超、乳腺X线摄影(即乳腺钼靶照相)等影像学检查。”卫燕表示,彩超对人体没有损伤,更适合年轻女性。而钼靶照相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适用于40岁以上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乳腺对射线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损伤有限,且乳腺密度相对较低,容易通过钼靶照相发现异常。彩超和钼靶照相能发现80%~85%早期乳癌,而彩超与钼靶照相结合的检查,则能发现95%以上的早期乳腺癌。

编辑:赵彦


01 02

关键词:滴滴总裁柳青患乳腺癌 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