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号贩子为何在新加坡没“饭”吃

2016年03月14日 21:19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看病难的难处之一,是各大医院的专家号难挂。一张小小的“号”,却成为号贩子的生财之道。高价倒卖专家号,使求医者看病难雪上加霜。

新加坡是没有号贩子这一群体存在的,医疗体制也使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那么,新加坡是如何让“号贩子”失业的呢?

200927


急诊或住院才去大医院

我上了年纪之后,适应能力变差,换一个环境很容易“水土不服”,出现各种毛病。这次去新加坡探望儿子,从严寒的北京来到初夏一样的新加坡,感觉不错。按道理说,新加坡空气好,气温也适宜,本应该很舒服,但是,经常碰上雨季,每天都要下雨,空气潮湿,对我的皮肤病来说,就是一种威胁了。于是,我的手上开始发湿疹,由于没带皮肤药,只能去当地的医院就诊。

在新加坡看病,采用的是预约制。打电话过去,说明什么症状,然后实名预约,再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总的来说,不必担心约不上,但一般的病症,想要预约公立医院的医生,的确需要等待较长时间。预约的等候时间通常来说会长达几个星期,有时甚至几个月之久。至于急症,则可以去看急诊。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生病时会首选家庭医生,或者前往附近专科诊所就医,只有在急诊或需要住院时,才会前往大医院就医。这样一来,挂号就显得简单很多。家庭医生随叫随到,专科诊所也并不拥挤。因此,挂号过程看起来很简单。如果遇到诊所无法解决的病症或需要住院治疗时,诊所的大夫会直接为患者预约医院的门诊。

像我这样的小病,当然不需要去公立医院,我便去了家附近的专科诊所。诊所没什么人,大夫的态度很好,立即开了药。但过两天,我才发现,因为没有和医生讲清我的过敏情况,医生开的药不合适,还闹了个药物过敏,浑身红肿,只好去公立医院看急诊。急诊医生对症下药,过敏情况便有所缓解。

拿预约信看病便宜很多

皮肤病好得差不多了,一个月后,眼睛又开始不争气地闹毛病。先是左眼皮的内侧长了一个小囊肿,爱流眼泪。打电话问女儿,她说眼睛上的这种毛病有两种,一种叫“麦粒肿”,另一种叫“散粒肿”,我的病情更像是“散粒肿”。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需要用一些消炎药,儿子便再次带我去了专科诊所看病。

新加坡的公立医院不接受直接上门求诊,一来专家不是每天都看门诊病人,二来门诊时间一般也都安排满了,病人直接上门求诊很难保证看到心仪的医生。

再加上如果持有综合诊疗所的预约信,去看专科能够享受政府津贴,诊金便宜很多,价格只是未享受政府津贴病人的1/4至1/2,所以大部分的病人会选择拿预约信等预约的方式。

专家在看过病人后,如果病人不需要继续在专家门诊就诊,专家会将病人推荐回综合诊疗所或家庭医生,如果病人还需要在专家门诊复诊,就会直接在看诊完后安排好下一次复诊的时间。

由于我是外国人,诊所不了解我的病史,而且这个小囊肿还有些不规则,所以诊所医生进行了初步的诊断,然后写推荐信给公立医院的专科部门,并为我预约了专家门诊。

我的预约被安排在了一周之后,如果实在等不了,也有很多人选择去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的专科医生由于每日例行查房的工作比较少,所以看诊的时间会较多,也比较能够接受直接上门求诊。外科医生会是个例外,因为外科医生通常会将手术集中安排在一周的一到两天进行,在手术日一般不会看诊。如果病人提前对医生有一定了解,又不愿意等公立医院的预约等太久,也不介意付较高的门诊费的话,就可以去私立医院求诊。但通常私立医院医生的门诊费和公立医院资深顾问医生的门诊费(未受津贴)相当或更高。根据不同医生收取的门诊费用而定,有些私立医生还会限定门诊时间,类似于和律师谈话时相应时间收取相应费用的原理。

编辑:赵彦


01 02

关键词:号贩子 为何在新加坡没“饭”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