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江陵才子”张圣奘

2016年03月31日 10:38 | 作者:黄振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执教重庆大学

1934年,张圣奘任重庆大学史学系教授,还在商学院工管系主讲运筹学、商业学、保险法规等课程。他讲授的经济地理很受学生欢迎,他还发表了“战时企业管理”和“战时运输管理”,结合抗战实际,开始对当时的重大经济问题提出看法和主张。张圣奘还在抗战时期被教育部任命为“部聘教授”。

1941年3月,重庆大学师生举行马寅初先生六十寿辰庆典,张圣奘代表重庆大学教授参加并在会上发言,他热情赞扬了马寅初敢怒敢言的精神,称其足为学者楷模,并和学生们一起在重庆大学操场同马寅初话别留影。41年后的1982年,张圣奘作诗追怀百岁学者马寅初:

寅老一生大为公,泰山北斗尽尊崇。

追怀讲学嘉陵日,学海群称百岁翁。

梅花岭上寅初亭,龟鹤名联祝寿星。

一代名师长不朽,嘉陵画卷蜀山青。

1949年3月17日,重庆各院校举行声势浩大的“反饥饿、争温饱”示威请愿,张圣奘和重庆大学师生上街游行。徒步走在队伍前面,张圣奘说:“为了维持几千年的文化命脉,不得不要求吃饭。”他还吟诗多首,其中一首是:“歌声标语撼山城,罢教还期共罢兵,请愿读书兼吃饭,师生热烈表同情。”在这次学生运动中,张圣奘是为数不多的带领学生参加游行请愿的民主

教授之一。

发现“资阳人”

张圣奘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资阳人”的头骨化石。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圣奘任西南军区委员会成渝铁路沿线考古调查小组组长,与成渝铁路筑路队同时前进,在沿线做实际考古工作。

1951年3月,他们到达资阳,在城关三贤镇西南黄鳝溪发现龟化石。张圣奘从地质土层仔细观察,觉得有开挖的必要。征得县长刘安的同意后,张圣奘召集民工开挖。那几天阴雨连绵不断,积水很深,张圣奘他们还请当地农民用水车抽水、日夜工作。可是10多天挖下来,包括晚上用汽灯照明,也都没有发现一件实物。

张圣奘不气馁,他脱掉鞋袜,走进泥浆中,忽然踩破一块石头,刺痛脚板心,他用手捞起来一看,竟是一块化石碎片。张圣奘随即伸手进泥浆里摸索,又连续摸到了几块碎片。后来经过修补,拼凑出一个头骨,这就是现在国家博物馆所藏的“资阳人”。

对于发现“资阳人”,张圣奘曾经做了详细报告。他说:“‘资阳人’为蜀人始祖,她是在人类学上最接近现代人的头骨,与北京山顶洞人及云南元谋人等猿人头骨不同,即所谓‘真人’,在四川与黄河、长江等流域各省都尚未发现,所以极为珍贵。《大英百科全书》已经指明,其在考古学人类学上的科研价值,自不待言。”

1991年初冬,资阳县人民政府建立“资阳人”博物馆。

张圣奘生平

张圣奘,名新,号义端、天健。1903年出生于湖北江陵县荆州镇(今荆州市荆州区)一个书香门第,明朝宰相、革新家张居正第13代孙,人称“江陵才子”。张圣奘自幼聪颖,6岁时,启蒙老师为海内名儒王湘倚。10岁时,张圣奘随伯父张国淦赴京读书。13岁时入读天津南开小学,与周恩来同班并成为好友。15岁考入北京大学。

1954年,张圣奘出任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编了《四川文物提要》。后任四川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特约馆员。1992年张圣奘去世。文/黄振富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江陵才子 张圣奘 巴蜀文化 资阳人 建国方略 回鹘史大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