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帕金森病不等于痴呆症,要及早防治

2016年04月13日 10:39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可以延缓脑的衰退,避免精神疲劳,这样不仅能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同时也有助于防范疾病。

  前段时间,年近七旬的李伯伯半夜睡觉时大喊大叫,手脚乱动,而且几年前出现了左侧肢体抖动,嗅觉也差了许多,家人开始以为是老年痴呆症,后来去医院才被检查出原来是患了帕金森病。

  笔者从清远各大医院了解到,根据现有的病例,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90%以上是后天患上的,其病早期可能误诊为痴呆症,但两病有明显区别,需要及早进行预防治疗。

  据了解,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等,65岁人群患病率1.7%,目前中国约占全球病人1/2。随着老龄化到来,帕金森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痴呆症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

  七旬患者白天动作缓慢,半夜大喊大叫

  王大叔,男,55岁,习惯性便秘10余年,经常3至5天解一次大便,多次到医院做消化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肠道疾病。10年前开始感觉闻味差了,闻不出香蕉、醋的气味,最近1年来,右上肢体动作不灵活,动作缓慢,来医院检查做完相应评估后,被诊断患上帕金森病。

  李伯伯今年67岁,多年来睡眠中出现大喊大叫、手脚乱动,有时睡梦中滚落床下,为此,家人特意为他安排较矮的床铺。3年前出现左侧肢体抖动,动作缓慢,头部做磁共振检查无明显异常,经神经内科医生评估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随后接受帕金森病的规范治疗,李伯伯夜间大喊大叫现象控制了。

  看过上述典型病例后,有人会紧张,像便秘、嗅觉减退、夜间大喊大叫等很多老年人都有,是否表示会患帕金森病?专家表示,客观讲,超早期帕金森病表现主要以非运动症状为主,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慢慢死亡的过程,上述表现如便秘、嗅觉减退、轻微的运动功能障碍,均不是发病前帕金森病所特有,衰老也可以有其中症状。若有两个以上表现,建议到正规医院的神经专科就诊,并注意跟踪随访。如能确诊为帕金森病发病前的征兆,须预防神经细胞进一步坏死,保护好脑神经及运动功能。

  50岁以上患者较为常见

  据了解,遗传、环境污染、与毒物接触、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与帕金森的发病都有一定的关系。男女发病比例相当,以50岁以上的患者较为多见,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百,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就达到十万分之一千左右,70-79岁人群的发病率更是达到高峰。在清远,年龄小的患者,最小的只有五六岁,这一般与遗传、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以及饮食上摄入过多的添加剂等因素有关。

  专家指出,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居多,也有手术的方法。比如使用激发疗法,通过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种功能上和多巴胺相似,能像多巴胺一样激活多巴胺受体,从而起到类似多巴胺一样作用的药物。临床上,也有使用替代疗法的,但无论是替代还是激发,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保存多巴胺分泌的功能。手术方法一般是药物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时候的选择,而且还要看患者是否有适合手术的指征,并不是每一位帕金森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

  有不少医生治疗帕金森时会使用一种叫“美多巴”的药物,这种药物会非常见效,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就有可能出现剂末效应和开关现象。剂末效应简单而言就是用药以后短时间内效果下降,开关现象就是不明原因突然出现症状的改善或突然加重。

  因此,专家一般不主张在早期治疗时给患者使用美多巴,“这就好比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吃一碗饭,饭吃完了人就没了。这碗饭需要慢慢吃,什么时候吃,每次吃多少都很讲究。科学用药非常关键,否则到了晚期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控制病情了。”

编辑:赵彦


01 02

关键词:帕金森病 痴呆症 及早防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