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阳气是生命的动力 立夏养生须养阳

2016年05月11日 10:24 | 作者:刘承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春季是阳气生发之际,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在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要顺时而为,宜于养阳,也易于养阳;再者,春夏季节,人们活动增加,出汗增多,人体阳气趋于体表而虚于体内,人们又有食冷贪凉的习性,阳气易于消耗,养阳是必需的。


C2016-05-11zx601_P_1_19_532_724_1052


一般来说夏季应防暑、消暑,看到大太阳唯恐避之不及,一心想着要躲到阴凉处或有空调的地方,但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必须养阳。

夏季养阳是顺应四季变化

夏季中暑的时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时不少人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十滴水来解暑。其实藿香正气水(片、胶囊)作为夏暑季节必备之品,是由藿香、半夏、陈皮、茯苓、苏梗、厚朴、白芷、生姜、大枣、大腹皮、白术等药物制成的,这些药全都是辛温药,没有凉药。

另外一种解暑药十滴水,其成分包含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用于因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其中干姜、小茴香、肉桂、辣椒都是辛热药物。为什么解暑不是用寒凉药呢?这正是中医理论的高明之处。

“春夏养阳”这一命题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与天地万物的生长息息相关,即天人相应;二是说人应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来养生。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自然界阴阳二气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阳虚,是指人体阳气功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阳气具有温煦的作用,所以阳虚则外寒。产生阳虚的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包括饮食不当、劳倦或疾病损伤阳气所致,或过用苦寒药物,其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消化力差;精神不振,困乏无力;动则汗出,容易感冒;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皮肤湿冷。

阳气对人体还有推动的作用,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如果阳气不足,则血行迟缓而出现血瘀。阳气对人体血、津液具有固摄作用,阳气虚对血失于固摄,则会出现崩漏、便血等,对津液失于固摄则会出现大汗淋漓,或时时出汗;或小便次数较多(不同于尿路感染),甚至失禁,例如人在受到大的惊恐时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中医讲“恐则气下”,气下则不能正常固摄所致;或口水鼻涕较多。

固摄作用还体现在维持脏器处于正常的位置,如脾的阳气不足,会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阳气还有气化的作用,所有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都是建立在气化正常的基础之上。这里讲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大家可以理解为脏腑的功能活动,气化障碍,脏腑的功能活动就不正常。举例来说,如果膀胱的气化出现障碍,排尿就会出现异常,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导致的排尿不畅,中医认为是膀胱气化功能障碍。还有像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这是由于脾、肾的气化功能障碍,对糖、脂肪等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转化所致,治疗当从调理脾肾入手。人体阳气不足,主要为心、脾、肾阳虚,其中肾阳虚衰又称命火不足,因为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

编辑:赵彦


01 02

关键词:立夏养生 养阳 夏季养生食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