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北京"癌症旅馆"生意:患者蜗居着等待医院床位

2016年12月28日 14:13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她是“二房东”,每个月要给房主交4万元的承包费。她并不是这儿最早开旅馆做生意的人——在中国最有名的肿瘤医院旁,这片房子却没有名也没有街道号,一群不愿拆迁的居民把这里出租出去,有一家人开起了旅馆,其他几家陆续也做起来了,接着他们联合起来,制定了生意规则,井水不犯河水,“病人有需要,我也能糊口。”

“我们这没有手续,要有手续你去住宾馆,这一片都是这样,给附近的病人和家属住的。”何淑静说,家庭旅馆并没有办理过经营手续。

到这儿住宿的客人甚至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直接交钱就能选择50元至120元价位不等大小不同的房间。小间50元一天,双人间70至80元一天,三人间80至90元一天,四人间100至120元一天。

附近公园里的树长得很高,在树的掩映下,这片平房显得萧索。外面堆着生活垃圾,就这样堆着无人清理。

尽管没有经营手续,可能有卫生、消防、治安等隐患,但因住宿费用比外边的酒店便宜的多,又邻近医院,客人源源不断,对他们来说,便宜是首要的,要省下钱治疗:“能省一元是一元,多活一天是一天”,有人甚至不希望“癌症旅馆”被关注——担心被报道后,这些旅馆被取缔,“到时让我们去哪?”

在观察人士看来,求诊癌症患者的临时住所是刚需,政府和社会救助力量应该介入,提供正规经营、价格适中的住所;而在取代“癌症旅馆”的住所出现前,对“癌症旅馆”不能一关了之,可以考虑纳入合法经营范围,并加强监管。

每天,何淑静会不定时出现在旅馆,笑盈盈地招呼房客,或带着新的客人穿行在幽暗的巷子里。她养的小狗趴在值班室的门口,主人没有时间管它,就任它在过道里窜来窜去。

沈君从外面买菜的回来,看到何淑静手里拽着刚收来的几百元住宿费,“哟,姐,这么多钱啊?”他盯着何淑静手里的钱,笑呵呵地说。

“要不?给你。”

“不要不要。”沈君摆手走开了。

何淑静把钱塞进了包里。为了保证旅馆的入住率,只要没满房,她都要到肿瘤医院门口招揽生意。

整栋旅馆,只有李玲一个服务员。每个月,她从何淑静那里领取工资3000元。

她的日常工作是扫地洗床单,到医院门口发广告,招人住宿。“累死了,就我一个人。”闲下来的时候,她忍不住抱怨。她只在每个租客离开时打扫一次,这会,有房客到值班室换领干净的床单,李玲特别叮嘱他别弄脏了,房客点点头,抱着床单离开了。

她在值班室看起了电视剧,剧里的情节惹得她直发笑。

三年下来,48岁的李玲学会了看客人脸色,“有的人心情不好咱不问。”她有时会抱怨某个年轻房客没有礼貌,“一个四川的男孩有病来复查,每次来都住一个月,从来不叫大姐。” 和患者聊天时,她一个劲儿劝患者想开点,“啥事别往心里搁,该吃吃,该玩玩。”

她不确定自己是否会一直在旅馆干下去,“公园是新建的,还没修好,这房子是改造的,不知道会不会被拆。”

每天,何淑静的电话和微信响个不停,订房的,续住的,问地址的。她的微信里,加的好友“全都是病号”。住进旅馆的,不少都是回头客。开家庭旅馆5年,何淑静有自己的待人法则:“不把他们当病人看。”

这里的房客,有的包月,有的住一年半载。有些患者实在拿不出钱,何淑静会宽限几天时间。“来到这里实在也不容易,都得花个几十万。”时间住得长的患者,她会酌情便宜一二十元钱。

那天,从医院北门口接完客人回来,何淑静和李玲在值班室聊起了房客的八卦。几号房的房客带着保姆开房,几号房的夫妻吵了架……聊到兴头上,何淑静哈哈大笑起来。

李玲离开以后,何淑静取出笔记本,在上面歪歪斜斜地写下当天入住的房客信息。她不识字,只能写写数字,边写边念叨:“7号房的该结账了,13号房的明天离开……”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北京 癌症旅馆 患者蜗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