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甘肃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研究回鹘文的珍贵文物

2016年12月30日 14:03 | 作者:秦春梅 |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时代:元代

地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珍藏单位:肃南县民族博物馆

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原碑立于文殊山青衣寺中,后碑头、碑座被毁,碑身被当作条石砌于祁丰粮店墙基下。1997年,肃南县文化馆对文殊山清凉寺进行维修时,才将元太子碑从墙基下挖出,立于百子楼中。现被收藏于肃南县民族博物馆。


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

此碑用酒泉青石雕成,高1.26米,宽0.77米,厚0.25米。碑正面阴刻汉文(楷体)24行,背面阴刻回鹘文26行,边部雕刻忍冬卷草纹饰,其雕刻刀法遒劲,文字隽秀。碑正面汉文内容为喃达失太子发愿重修文殊寺记事碑,记述了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之子喃达失太子驻军肃州文殊山时,焚香拜佛,当看到文殊殿宇年久失修顿发祥瑞善心,同众兄弟、公主、王妃、随行官员捐金助银,并布施灯油田地于寺院,重修圣寺,彩绘圣容,愿保己长寿安康,保国边防宁静、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背面回鹘文内容和汉文对照同义。

此碑经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字研究专家耿世民教授考释,是极其难得的研究回鹘文字的实物资料。回鹘文是古回鹘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共约19至23个字母,有字头、字中、字尾之分。元音5个、半元音2个。字母少,不能确切地标示古代维吾尔族的实际语音,一个字母有时表示2至3个或更多的语音。最初由右向左横写,后直写右行。楷书用于经典,草书用于一般文书。自唐至明,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文殊寺元太子碑刻回鹘文说明元代在肃州还有相当多的回鹘人,文殊山寺院中亦有回鹘僧人及回鹘文经卷。这是弥足珍贵的回鹘文实物资料,为研究裕固族的前身—甘州回鹘的变迁及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编辑:陈佳

关键词:甘肃有元 重修文殊寺碑铭 研究回鹘文 珍贵文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