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让共享单车与城市文明共同成长

2017年05月26日 15:20 | 作者:阅尽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交通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日前出台。其定位“共享单车”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并做出了规范共享单车摆放、为用户购买保险、禁止向12岁以下儿童提供租赁服务等规定。对公众关心的押金安全问题,则鼓励运营企业积极推行免押金和“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等模式。

1782836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是近年都市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几乎一夜之间,各式共享单车就遍布于全国大中城市的街头巷尾,极大疏解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然而,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普及,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如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甚而妨碍交通;不文明的使用和恶意损害行为,大大缩减了共享单车的寿命和周转率;经营企业汇聚的巨额资金池也引发人们对押金安全的担忧等等。

凡此种种,都牵涉到共享单车要不要规范及如何规范管理的问题。而在个别城市,还出现了拒绝“共享”的现象,如在四川峨眉山市,共享单车只投放了一天就被城管部门取缔了。它也影射出在有些地方,落后的城市管理理念与开放共享经营模式的矛盾冲突。在此语境下,及时出台全国性的行业发展指导文件,给共享单车赋予合法身份,并规范其运营无疑是必要的。

但是, 共享单车毕竟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作为城市管理者对其如何科学引导及规范,扬长避短,既发挥优势又不给城市添乱,这无疑考验政府的管理智慧。公众担心的是不要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中。类似教训,在近年网约车的发展中人们记忆犹新。假如监管者恪守传统理念,硬要将互联网产物纳入旧的框范中,那么,共享单车能否像现今这样给市民提供出行的便利,就很难预料。尤其在当下,面对共享单车出现的某些问题,管理者是采取包容和积极引导的态度,还是动辄“限制”和“禁止”,将直接影响共享单车的前景。

从消费者的角度,共享单车的使用当然是越方便越好,越少限制越好,但自由建立在秩序之上,共享经济既是互联网的宠儿,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它对人们的自律和公共空间意识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是共享单车得以生存的根基。如单车寿命和周转效率取决于使用者的自觉守护,“共享”下的道路和市容秩序要靠参与者的高度自律确保。对此,指导意见虽涉及实名制注册、建立用户信用体系及电子围栏等措施,但即便如此,仍要靠使用者的规则意识相配合,毕竟无人监控及跟踪记录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还很难保证相关制度能百分百准确实施。

总之,共享离不开共治。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共享经济虽由企业主导,看似企业行为,但其所涉行业、运营及管理等却是跨界的,不仅一些边界模糊,对城市的空间管理与统筹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在设计规范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把各方的利益博弈均纳入有序转道中。而在具体实操中,更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及市民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不仅提高政府部门及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培育和促进社会的文明共享和乐于分享的风范,让城市的公共文明迈上一个新台阶。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共享 单车 城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