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从大历史视角理解民主党派的“初心”

2017年08月01日 13:51 | 作者:王 维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个讲话引起强烈反响,各民主党派很快响应,陆续启动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在成立之初,八个民主党派之间政治立场和主张各不相同,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也大异其趣,那么,如何理解民主党派的“初心”?回顾过去,我们要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中、在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文化传统下,从大历史视角去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抉择,内在的精神品格。

道路之别是表,救国救民是里。民主党派的先贤们大多从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谋求国家之独立、民族之解放而奋斗。他们受到西方国家现代文明理想的激发,试图“以中道的办法求出路”,先后提出“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各种主张和倡议,总体来说是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改良派。当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最迫切的事情就是救亡图存,他们必然会将各种主义作为济世救民的药方急迫地付诸实践,也必然会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评判各种主义的依据。现实证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之路走不通,民主党派的温和改良之路也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把社会各阶层动员、团结、组织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相互排斥、对立到逐步了解、信任,由结成临时同盟到全面团结合作,从同情、支持、靠拢共产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郑重选择多党合作,这是因为在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过程中,民主人士逐渐看清了谁是真爱国、谁是真民主。宋庆龄说:“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政党之分是表,维护统一是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战而又治,分而又合,但“大一统”一直是主流,合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大一统”不是“大统一”,“大一统”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和合、协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这种“和而不同”的思想一脉相承,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能够避免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民主党派不搞政党竞争、不谋求执掌政权,而是注重政治生活中的共存、共荣、共享、共赢,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

黄炎培在1946年1月8日民建公开茶会上的书面致辞中写道:“有人问:此组织是否政党?此问舒难遽答。如依一般人之见解,以党同伐异为政党当然之作风也者,则我只有直答之曰否。如以政党为若干志士,立共同之主张,为共同之行动,因而由此结合,则我虽不欲自承政党,其何可能!”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亲密合作的过程中自主选择、自觉追随的结果。

文化之争是表,民族复兴是里。民主党派主要是由知识分子精英组成的政党,是中国传统士文化的直接传承者,其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大多出身于传统士绅家庭,接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例如沈钧儒是清末进士,黄炎培是举人,张澜、褚辅成等是秀才。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绵延不绝地传承下来,成为他们的文化底色。同时那又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国势日趋衰微,国门已然打开,西方思想文化带来极大冲击。民主党派的先贤中许多人有留学海外经历,得以深入学习了解西方进步思想,他们有的致力于融西方哲学于中国传统智慧之中,有的积极介绍西方各国思想和经验,还有的对中国旧制度、旧文化进行深切反省和批判。这些主张表面上看分歧很大,但深入分析就能发现,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中国政治实践提供文化支持和文化引导,而其最终指向都是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复兴。梁漱溟自述其志说:“我是感受中国问题之刺激,切志中国问题之解决,从而根追到其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寻个明白。”这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促使民主党派先贤们孜孜求索,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冲突中寻求一条文明复兴之路。

总之,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民主党派成员身上始终贯穿着一种统一的精神气质。他们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衷和理想始终没有变过,心忧天下、勇于担当、以身许国的精神和品格也始终没有变过。所谓“志同道合”,民主党派成员和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相同的家国情怀,才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走在了一起;大家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改其志,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能长期存在和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主党派 历史 中国共产党 政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