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除了病根才能拔出穷根”

———解放军第302医院开展藏区包虫病防治工作纪实

2017年11月22日 08: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彩C2017-11-22zx501_P_1_372_577_1339_1182

图为302医院医务人员赴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小学为学生们讲授包虫病科普知识

“经过复查,你的包虫病已经根治了。”在解放军第302医院,来自西藏山南市哲古镇哲古村的村民旦增玉珍,听到为自己做手术的主刀医生——302医院肝胆外科二中心主任刘振文的复查意见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和旦增玉珍一起来做康复回访的,还有她11岁的女儿彭琼。旦增玉珍一家都是牧民,家里养了70只羊,10多头牦牛,经济条件虽不算富裕,但生活还算幸福。可不幸的是,这种幸福被母女俩相继检查出包虫病而改变。

其实旦增玉珍在当地医院被确诊患上包虫病已经是8年前的事情了,只是因为当时其体内的包虫囊较小对生活影响不大,旦增玉珍就一直没有手术。然而随着包虫囊逐渐长大,包虫病的疼痛已经影响到了她的生活,2011年,就在旦增玉珍准备手术的时候,女儿彭琼在学校组织的包虫病筛查中也查出了包虫病,这下可愁坏了旦增玉珍一家。

“是藏区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帮了我们一家,是302医院的医生们救了我们一家。”旦增玉珍告诉记者,因为母女同时患上了包虫病家里没有条件医治,病情只好一拖再拖。直到去年8月,302医院的专家们前去哲古镇筛查疑似包虫病患者时,她和女儿被确定为救治对象,她们的治疗计划才有了转机并在几天后就进行了手术。

现在,术后一年多过去了,旦增玉珍和女儿一起进京来到302医院复查。没花一分钱就治好了病,旦增玉珍和女儿很是高兴也对医生们很是感激。

去病根才能断穷根,健康扶贫是扶贫攻坚的一剂“好药”

旦增玉珍和女儿是“藏区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的受益者。这项患者救助行动,是2015年11月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302医院是率先参与项目行动的爱心医院之一。

虽然事先已经了解到藏区不少包虫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但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的一组数据,还是让302医院的专家们感到触目惊心——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350个县,受威胁人口约5000万,高原地区人群包虫病平均患病率为1.2%,局部高达12%以上。其中泡型包虫病,如不及时治疗,10年病死率达90%以上,有“虫癌”之称。

“感染严重的包虫病患者,其因病致残、致死的概率都很高。此类患者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疾病状态,不能彻底消除他们体内的虫囊,就不能真正阻断他们致贫、返贫的穷根。”这是接到出征藏区筛查包虫病患者的通知之后,专家们进一步讨论得出的意见。

首次出征的领队是刘振文。虽然已经两年过去了,刘振文依然清晰地记得专家组初赴藏区筛查包虫病患者的情景。

11月的青藏高原,已经天寒地冻。医疗队抵达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及青海省玉树市称多县时,“走路都有种飘忽的感觉,就像踩着棉花一样”。这两个县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左右,氧气含量只相当于内地的50%,即使在氧气相对充足的夏季,内地人到此也一般都会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冬季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萨嘎县,医疗队除了住在没有暖气、没有热水、没有电的“三星”宾馆,还总结出了“上下车要慢、走路要慢、吃饭要慢”的“三慢”定律。但筛查工作并没有因为“三慢”慢下来,据统计医疗队10天时间共计筛查潜在包虫病患者600多人,确诊232例。

刀尖起舞,打赢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手术战斗”

“我们对被确诊的患者实施分级治疗,有的在当地服药,有的转诊到拉萨或者西宁的大型综合医院接受手术,还有些疑难重症的患者则被转诊到北京。”刘振文向记者介绍。

16岁的藏族少年扎西多杰,是来到302医院接受免费治疗的患者之一。去年被筛查出是包虫病患者的时候,扎西多杰还是一名初三学生,正在准备中考。

虽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扎西多杰就时常感觉腹部有胀痛感,但因为面临中考复习时间紧迫,去医院检查的计划一拖再拖。让扎西多杰感到幸运的是,去年上半年,302医院先后3次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藏区筛查包虫病患者,扎西多杰所在学校是筛查地点之一。也是在这次筛查中,扎西多杰被确诊患上了包虫病,并于去年暑假来到302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虽然筛查中已经明确扎西多杰是包虫病患者,但他的检查结果还是让所有医务人员大吃一惊——扎西多杰体内竟有一个足球大小的巨型包虫囊,直径长达20厘米,如不及时摘除,将随时威胁着这个少年的生命。

肝胆外科二中心孟令展医生介绍说,包虫囊壁薄如蜻蜓羽翼,一旦破裂,不仅会在人体内产生新的包虫囊,患者也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每一例肝包虫切除手术,对于刘振文主任团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犹如在刀尖上起舞。

由于扎西多杰体内包虫囊受到挤压后导致肝门结构变形,而肝门又是进出肝脏的血管,手术稍有差池就会导致大出血或者肝萎缩,风险较大。因此,针对扎西多杰的救治,医院多次论证了手术方案。8个小时的手术后,刘振文团队终于将这一足球大小的肝包虫囊从患者体内成功摘除。

“其实,每一场手术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刘振文坦言,面对挑战只能精益求精,不断寻求突破也不断总结经验。

而据了解,针对包虫病易传染、复发率高这一世界难题,302医院总结研究运用先进肝脏切除技术,采取整体剥离办法,对疑难复杂包虫外囊进行切除。截至目前,该院作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藏区包虫病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的医院,已为从藏区来北京的19个批次的124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为99名疑难重症患者实施手术,术后无一例复发。

既授渔又扶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虽然“100%的手术成功率”让302医院的专家们骄傲,但对于包虫病的进一步防治他们直言“并不轻松”。这主要是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救治患者固然重要,但提高当地百姓疾病防控知识更重要。

“可藏区牧民多以游牧为主,卫生条件有限,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就不容易。并且藏区的野狗数量众多,绝大部分都携带着包虫病的虫卵,因信奉‘不杀生’,牧民们不仅不会驱杀野狗,甚至还会投喂它们。这些生活习惯再加上当地低温缺氧的生活环境都为包虫病的传染提供了‘温床’。”刘振文表示,在牧区,由于信息闭塞和医疗条件匮乏,很多藏民忽视了包虫病的危害,如何让牧民认识包虫病,又如何去防止感染实际上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医疗队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走一路,宣传一路,普及一路。”302医院政委叶宏志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专家医疗队在西藏、青海的小学、中学开展包虫病筛查时,还对学生们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知识;还与当地医院、卫生院等单位同行一道,边筛查病人,边根据病人情况讲解包虫病防治技术。

而为了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防治医疗队,2016年7月,一场名为“包虫病患者手术现场演示”的活动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刘振文团队共同为藏区4名肝包虫病患者进行了手术。同月,302医院作为全国首家援藏包虫病治疗技术帮扶医院揭牌,同时联合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了藏区第一家包虫病治疗中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家医院的力量对藏区包虫病患者的救治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下一步,我们还需要不断发动更多医疗资源,探索更加深度军地联合防治藏区包虫病的新路子。”302医院院长姬军生说,目前302医院已在全国建立技术协作医院近70家,今后还会定期为西藏、青海等地的协作医院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技术帮带和远程医疗会诊等工作,真正让包虫病治疗技术在藏区“落地生根”。

■延伸阅读

青海省包虫病防控有了“达日模式”

在青海省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的发病率同样不容忽视。以果洛州的达日县为例,该县包虫病的局部发病率高达12.8%,千名群众直接深受其害。

为更好地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2016年6月7日,青海省人民医院与果洛州达日县政府签订了包虫病医疗扶贫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达日县负责将包虫病患者送到青海省人民医院集中救治,县政府对患者医疗费用兜底报销,患者完全免费获得治疗;青海省人民医院则负责对达日县包虫病患者的筛查、人员培训、门诊、查房、属地手术、科研等工作。

这种包虫病防治模式又被称为“达日模式”。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吴世政告诉记者,达日模式的本质是医院和政府积极开展合作,共同防治包虫病,以消除包虫病对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

具体来说,达日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是,达日县政府和青海省人民医院同心合作,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务、护理、医保、财务、扶贫办、包虫病诊疗中心等部门通力配合,共同致力于包虫病防治工作。

二是,青海省人民医院包虫病医护专家队伍直接深入当地,联合筛查,联合防治,长期指导。

三是,设置了专职联络员及专事翻译,他们长期入住青海省人民医院负责患者入出院手续办理、协调,以及医患沟通交流等各项事宜。

四是,筛查、入院、出院、随访“四统一”,即筛查后统一登记;患者入院出院由当地政府统一接送;患者定期随访统一由省医院专家指导、当地县医院具体负责。

五是患者零负担,包括交通、食宿、医疗均无需患者支付费用。

据吴世政介绍,现在达日模式已经被进一步推广、复制,在达日县之后,青海省人民医院又与甘德、玛多、班玛、久治、杂多等多个县政府建立了包虫病精准医疗扶贫关系,这是在达日模式下进一步取得的精准扶贫成功案例。

文/记者 刘喜梅 通讯员 洪建国 陈爱平 刘娟

编辑:赵彦

关键词:青海 包虫病防治 健康扶贫 302医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