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生活——济宁市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

2018年02月27日 16:02 | 作者:翟滢 | 来源:荣宝斋《艺术品》
分享到: 

二、 亢父故城出土汉画像石

1973年5月10日,在山东济宁市喻屯公社发现13块汉画像石。据当地群众反映,这组汉画像石似同出于一墓。此墓坐落在济宁市城南约25公里处的“亢父故城”附近的墓群中。因早年被盗,墓口暴露在距离地面1米处,群众俗称为八角琉璃井。1968年社员为建排灌站,挖出墓石,其中带画像的刻石13块,为东汉时期的作品。

画像石是减地浅浮雕,物象轮廓外剔地,物象呈凸起的弧面,在物象内因部位不同刻出起伏,净底磨光,细部用阴线刻。在结构布局上,多分上下两层,疏密得当,均衡匀称,有的还缀以小物象补白。画面内容很丰富,有车马出行、乐舞百戏、孔子见老子、瑞兽、胡汉战争、羊、鹿拉车等。画像多平视、侧视、斜侧横列,动感较强。下面就代表性的画像石做一简单介绍:

1

九头兽、戏象图

画像石呈门扇状,高157厘米,宽52厘米,厚12厘米,属墓门石,正背两面刻画。

正面,分四层。

第一层:大鸟,双足站立,口含二珠,吐出三珠。有三人,其中一人稍大,长发,肩披羽衣,单腿下跪,仰面向鸟,双手捧接三珠。大鸟两侧有两只人首鸟相对飞行。

第二层:一公象四足直立,象背坐六人,每人手持一物。象鼻上立一人,左手用钩勾住象鼻孔,右手挥钩作舞,此人应为驯象师。右上角一只鸟正在下落。

第三层:上部中央刻铺首衔环。左边一人手持凿形器,操大板斧。右边刻双人头兽。下部刻九人头大兽,其右一人拱手持立。

第四层:上部为一条带翅飞龙。下部一人戴冠,双手持长戟;一人稍矮,双手持帚,二者之间有一小人侍立。持帚者背后倒垂一人。

2

车牛庖厨图

画像石高59厘米,残长90厘米,厚26厘米,属墓门石,一面刻画,分上下两层。

上层:一牛拉一车,车上端坐三人。随车步行者三人,第一人右手前伸,左手持刀,回首;第二人持斧;第三人持钩。

下层:左边一人持杯端坐,两人站立;中间一树,上有六鸟,一打水吊杆,树下一人剥兽,一人张弓,上方一鸟坠落;右边一猪倒悬,一人持槌捕羊,一人持槌捉牛。

3

胡汉战争、凯旋百戏图

横屏查看大图↓

画像石高59厘米,长240厘米,厚26厘米,一面刻画,分上下两层。

上层:车马出行狩猎图。

左起,两个带鹰骑马者,两吏徒步随后;一骑羊者后随两吏;两鹿车、两羊车间隔成行,每辆车一驾驭者、一乘者、两随从小吏(最后一辆羊车因为石头残缺仅见一驾驭者)。

下层:可分三部分。中间一华盖伞下,两人座谈。左边左起第一组一武士持钩、剑,二人卧地倒剪双手,下有三无头尸,一案上有三颗人头,三人头皆戴尖顶帽,面部深眼窝,高鼻子,应是胡人俘虏;第二组八人,四人一行,人手一兵器;第三组两持兵器武士;前跪伏倒剪双手的四人,倒剪双手的四人与前三人头的面相及所戴的帽子相同,应该也是被俘的胡人。右边第一段六人,三人一行,均躬身持兵器。第二组为杂技歌舞场面,又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演奏者十一人,一人站立,十人端坐奏乐,乐器有管、箫、笛、排箫、拨鼓,等等。下层表演者十人。左起第一人双手扶圆鼓状器物做蛙式倒立;第二人足踏双鼓起舞;第三人双手支鼓倒立;第四人作舞;第五人左腿,右手高举,左臂滚一车轮;第六人手足并用玩五球;第七人也似在舞蹈;第八人表演出手飞剑;第九、第十人皆空手倒立。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画像 汉代 二人 济宁市 刻画

更多

更多